減碳ESG
COP27系列報導》聯合國:砸近千億台幣替窮國、島國打造氣候預警系統

1.極端氣候災害事件,若有一套預警系統,可已把某地遭到衝擊的損害降至3成。
2.聯合國要打造全球氣候預警系統,以氣候韌性低的窮國、島國為首批受惠者。
「我們可以簽署氣候團結協議,或是集體自殺協議,」11月7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致詞時,語出「威脅」,稱人類正走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腳踩油門」。現在,人類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集體合作,就是等著集體滅亡。
而且,人類死亡的速度,還有貧富、階級之分。
古雷斯特指出,像非洲、南亞、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小島國居民,死於氣候災害的可能性比已開發國家要高出15倍;因為氣候災難而流離失所的人們,則是戰爭人數的3倍。
2022年的COP27大會主題之一,就是要富國協助窮國建立因應極端氣候的韌性。唐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在峰會上呼籲,各國領袖應將目光擺在世界上最貧窮的30億人口身上,這群人除了暴露在高風險之中,他們也為了生存,往往只能選擇原始燃料,如木炭、煤炭等等,拉馬納森主張cop27更需制定加強「氣候韌性」的行動,助更多人擺脫困境。
7日大會上,古特雷斯表示已責成世界氣象組織 (WMO),斥資31億美元(約新台幣992億元),在未來5年,打造「全球預警系統」,以提早預警可能發生的極端氣候災害事件。
什麼是預警系統?這套系統可即時監測,實時的海陸與大氣狀況,並有效預測未來的氣候事件,如洪水、乾旱、熱浪或風暴等,並判斷該氣候事件,將會為那些地區帶來危害,建議人們該於何時採取行動,藉以降低風險。
古特雷斯表示,但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區域,缺乏早期預警系統,而擁有防災措施的地方,則更少。對於位處氣候變化前沿的貧窮國家、島國來說,這些預警與防災措施系統的覆蓋率,又是最差,「幾乎沒有造成氣候危機的人,面臨的風險最大,受到的保護卻最少。」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 在發展中國家建置這套系統,成本是8億美元,但可避免每年30億至160億美元的損失,「這是一種相對便宜,且有效的保護手段。」
極端氣候衝擊不亞於戰爭,氣候與能源問題的優先順序不能犧牲
即便全球被地緣政治戰爭、通膨與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壟罩,但以歐盟國家為首的國家領仍呼籲,氣候與能源問題的優先順序,不能被犧牲,眾人必須堅持所有對應氣候變化的承諾。
繼法國總統馬克宏率先點名缺席的中、美2國開罵後,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8日一場對談時也說,各國勢必要遵守一年前在COP26所做出的承諾,即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操作能源價格,使得全球經濟陷入窘境,這也不足以成為各國暫緩因應氣候變化策略的理由,反倒應該是加速各方擺脫依賴化石燃料的推力,盡快過渡到再生能源。
同為歐盟國的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Olaf Scholz)則認為,未來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安全且必要的;義大利新任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則說:「我的國家仍堅定且致力於,達到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
即便是石油供應大國,也承諾要讓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碳排降低。路透社報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Nahyan)說:「只要世界需要,阿聯酋將成為負責任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但他們將持續投資可再生能源,並專注於減低在化石燃料產出過程中的排碳量。
核稿編輯:管婺媛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