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大巨蛋爭議(更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大巨蛋爭議(更新)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大巨蛋爭議(更新)

大巨蛋爭議(更新)
撰文者:趙維孝 整理
2017/04/20

(想知道更多、更完整的川普及2016美國大選相關資訊,請上商周.com最新推出的《深度議題》專欄:「大巨蛋爭議」,有影音、大事紀、商周觀點、網路相關資源及各類相關報導。)

自2014年,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以來,認為過去北市府執行的多件藉BOT之名,對財團行大讓利之實的建案,鎖定大巨蛋、松菸文創、三創園區、美河市和雙子星等五大案優先處理,重談回饋機制、提高權利金,成立廉政委員會調查,調查期間大巨蛋案相關合約、工程、安全疏散、環保等問題均造成不小爭議,大巨蛋也一度停工,並傳出可能解約消息。但在2016年9月,峰迴路轉,營造商遠雄向北市府表達願意配合法規完成大巨蛋,並送交同意書,大巨蛋合約將暫不終止,也就是說,大巨蛋暫時不會拆。但三個月過去,爭議仍在,大巨蛋始終沒有復工現象。

12月11日,台北市法務局長袁秀慧在接受《新頭殼》專訪時直言,市府已經沒有本錢拖下去,盼能拼2017年下半年能復工,復工後立即與遠雄重新議約。2016年12月,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滿2周年,民調滿意度,從就任周年的61.9%,跌到35%,報載讓民眾最不滿的就是大巨蛋歹戲拖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年4月20日,台北市議員再次會勘大巨蛋,遠雄表示,北市府勒令大巨蛋停工近1年11個月,,平均一平方公尺30處鏽蝕,共200萬構件有一半鏽蝕需除鏽。北市都發局副局長張剛維堅持,遠雄因未按圖施工,遭市府勒令停工,造成大巨蛋除鏽的損失,應由遠雄負責。

到底大巨蛋爭議有那些,為何延宕這麼久?從下面幾個問答,就可知道大致輪廓。

Q1 : 大巨蛋到底蓋了多久?

1993年,職棒二年總冠軍賽味全龍對統一獅第七戰,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讓比賽中斷,全場球迷高喊「我們要巨蛋!我們要巨蛋!」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立即回應,宣示政府將興建巨蛋室內球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期間大巨蛋選址一度更換,1998年,松山菸廠停止營運後,將廠區交由台北市政府管理,松山菸廠18公頃基地全數作為台北大巨蛋園區之用,2002年,「台北文化體育園區籌備處」成立,隔年開始招商,2006年,由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與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代表簽約。遠雄取得50年特許建造經營權。

而自2012年正式動工以來,原先依照合約需3年內完工,但因多項爭議,造成工期持續延宕至今。

Q2 : 台北市政府勒令遠雄停工的理由為何?

大巨蛋主要爭議分為合約爭議、停工爭議、安全疏散問題三大類,此外還有因松菸護樹運動與周圍建築所引發的糾紛等。

目前市府要求解約的的理由是「工期延宕」,期間遠雄曾提出3次展期申請,分別是181天、882天、350天,北市府僅核可第一次展期,大巨蛋應於2014年去年12月完工。

停工的理由則是「未依圖施工」,柯文哲曾親自拍講大巨蛋影片po上於臉書和youtube表示,在2015年會勘後發現遠雄不按圖施工,依建築法第58條勒令停工以後,市府秉持著「公安不打折」的最高原則,希望遠雄能改善公安,目的就是希望這是一個安全的大巨蛋。

而復工的要求為「新公安要求」,2016年7月,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率相關局處、「大巨蛋安全體檢小組」召開記者會,提出「市府版」大巨蛋公安解決方案,包括減少商業面積、容留人數從十四萬人降到九萬人、增加半戶外避難空間。林欽榮強調,無論遠雄要復工或是未來要交由第三方接手興建,均應以此方案為基本。

Q3 : 大巨蛋到底能不能打棒球?

大巨蛋為打棒球而規劃,但監察院曾糾正大巨蛋一、三壘外野觀眾席間的距離為140公尺,不符國際標準,但事實上,棒球場並無制式大小,國際棒總(WSBC)只有建議,中外野全壘打牆距本壘400英呎,左、右外野全壘打牆距離320英呎,與大巨蛋棒球場地相若,而巨蛋頂即使由70公尺改為65公尺,仍高於東京巨蛋的62公尺,理論上,大巨蛋是可以進行棒球比賽的正式場地。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受國際情勢影響,市場波動加劇。您的股票投資習慣更傾向於哪種方式?
1. 效仿巴菲特,長期持有優質企業
2. 尋找具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
3. 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儲備
4.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長期投資
5. 積極尋找短期獲利機會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巴菲特明明在拋售股票,卻對蘋果死心塌地!理由超乎想像
遠雄巨蛋 遠雄巨蛋 遠雄 大巨蛋 遠雄 大巨蛋 大巨蛋案 台北大巨蛋 大巨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