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如果兩岸同步可做人民幣、新台幣業務,勢必引發台灣人搶換人民幣熱潮,造成個人資產配置大位移。
兩個故事,說明MOU未來將如何「拯救」個人,脫離在兩岸經商、理財的金錢陷阱。
一名經營銀樓的台商,和中方合資在瀋陽設立銀樓,經營不到兩年,理念不合拆夥。台商拿著存摺和印章到銀行把錢領回,準備回台灣;到了銀行,說是戶頭沒有錢,錢已經被領光了。存摺、印章都在自己身上,誰領走了?問出究竟,合資方只是去了一通電話,銀行就把錢拿去給合資方,讓台商當場傻眼。
有人則是看好人民幣的前景,用零存的方式存了近人民幣五百萬在銀行;有一次,台灣亟需用錢,想一次把人民幣提出來,銀行的答覆是「沒有錢」。意思其實是說,只能存,不能大筆提出。這是什麼答案?但卻活生生出現在每一個想去中國淘金的真實體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