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發展生技產業,到底可以做什麼?SARS風暴後,有人認為可以發展疫苗或新藥。但台大醫院副院長許世明在台大管理學院李國鼎先生科技管理紀念講座中指出,台灣沒有發展疫苗的本錢,反而是利用電子業優勢,發展醫療器材才是正途。以下是演講紀要。

當SARS風暴影響了業界對疫苗發展的判斷,許世明強調,貿然開發新藥只有死路一條。 (攝影者.楊文財 )
要走到未來生物醫學(health industry),我們得提出三個圓圈:什麼東西是值得我們去投入(核心價值)?我們可以拿什麼優勢去領先?以及拿什麼去驅動(人才)?這三個圓圈的集合就是我們的目標,這目標在過去或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來看沒那麼難,世界一些既有的發展值得我們去學習。
舉例來說,芬蘭不只靠一個諾基亞,他們在高速公路旁的Vikki Biocenter University of Helsinki大學也有生醫中心,他們的生物科技是以森林方面的為主,相當成功。同樣的,美國舊金山大學也有個Mission Bay的計畫,包括生物科技跟醫院整合。日本神戶大地震後,整個重工業外移,經濟的蕭條,日本就提出一個「Urban Renaissance Project」神戶醫療城市計畫,他們要把國際競爭力提升外,還要用基礎跟臨床方面研究創造未來比較尖端的醫療產業。這些,都是台灣可以學的。
運用與大陸同文同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