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之後

這次的不景氣,對台灣的衝擊不可謂不大,從實質面的數據來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寫下二十五年來的新低,我們所津津樂道的資訊通訊硬體產業首次出現產出負成長的現象,失業人口亦不斷地創新高;在金融面上,銀行逾放比率持續上升,股價指數最低則跌回到一九九三年四千點的水準。感覺上整個台灣均籠罩在危機的氣氛當中,衰退、出走、產業空洞化的字眼不斷地出現在媒體上。

但我們也看到通過金融六法、政府開始整頓基層金融、宣告大陸開放政策、放寬勞動法規限制等等,彷彿看到柳暗花明,這些措施是過去多少年本應做的,但都無法做到,卻在此不景氣下達成,轉機總是在危機中誕生。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是常聽人家說的,但事實上許多牙痛症狀是病,不過並不會要人命。在辦公室裡,我要是看到同仁飯後「刷牙」(不只是漱口),我總是會問他是不是受過牙痛之苦,才會如此勤快刷牙,幾乎都回答「是」。同樣地,不景氣事實上要不了台灣經濟的命,如果會的話,世界上那些比比皆是體質較差的國家,豈不早已亡國。但不景氣的確會造成人民的痛苦,及政府施政的壓力,若能利用不景氣階段,痛定思痛,大力改革,奠定未來發展方向,塞翁雖失馬,焉知非福。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