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為何找不到人?年輕人喜歡的「非典型工作」正搶走你要的人才 因為疫情2年不見,剛進入企業教室,黃副總看到我劈頭就說「河泉老師好久不見,現在新人真難找,少子化真的把我們害得好慘啊!」說完又加了一句:「同業搶人也搶得很兇啊!」 我回答:「副總說對了一半,少子化和同業搶人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最大的原因可能都不是這2個?」 我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副總有聽過『非典型工作』嗎?」 副總疑惑的問:「蛤,那是什麼?」 什麼是「非典型工作」? 所謂的「非典型工作」,是相較於「典型工作」而來的,指不用進入一般傳統觀念的公司或商號,無需依賴雇主,可以只靠自己就獲得報酬的方法。 這樣的一群人,早期有SOHO族(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稱呼,意指小型的家庭辦公室,也稱為自由工作者,或是一人工作室。 這群人的數量原本不多,可是有賴於網路科技興起、多元商業的發展、年輕世代觀念改變,使這群人的比重越來越高。 年輕人大量投入「非典型工作」的4大主因 1.年輕人想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 年輕世代來自於較沒有拘束的生活環境,從小成長於備受尊重的家庭中,無論想做什麼,幾乎都被高度允許;久而久之,養成優先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日子。 2.年輕人不喜歡只做單調的工作項目 年輕時代從小接觸各類科技,身旁充斥著聲光色彩,時不時出現新事物,因而很難培養對固定事物擁有高度專注。 3.年輕人較不擅長等待和忍耐,認為有表現就應該被肯定 每一項專業的出現,都值得人耗盡一生全力學習,沒有3、5年,無法擁有一定的火候。如今因為科技彌補,許多功夫很容易速成,年輕人不再需要「站在戲棚下很久」才能成氣候,也養成快速追逐各項新技能的習慣。 4.年輕人不喜歡有位階的工作組織,不喜歡看老闆或主管的臉色 年輕人從小習慣和大人們平起平坐,即使進入學校求學,高等教育強調自主學習,讓這群年輕人對自己更有自信。 進入社會後年輕人希望被尊重,即使在公司任職,也較不能接受老闆和主管以打壓和不公平的方式要求自己,對於企業的繁文縟節和制度更感到不習慣。 「非典型工作」吸引年輕人的4大特色 如今的年輕人,有著不習慣「典型工作」的成長背景,加上科技和網路的推波助瀾,人類有史以來的頂尖科技陸續出現,形成「非典型工作」4大吸引年輕人的特色,分別是「做自己」、「多元有趣」、「自主性高」、「快速收穫」。 1.做自己 與其到要求繁雜、規矩一堆的公司,年輕人已經不太願意再每人穿著同樣的制服、個人毫無辨識度的環境內工作,還被每天呼來喚去,像個社畜一樣。 還不如打開電腦,架好麥克風和鏡頭,就能做一名YouTubor拍攝自己喜歡的影片、講自己高興的主題。無論是說學逗唱,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如果影片點擊率高,還會有不少收入,看看能不能變成下一個老高? 2.多元有趣 與其進入公司、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還被老闆或前輩說自己沒有禮貌,不如乾脆去應徵當遊戲直播主,一邊介紹遊戲的同時,還有著不少於傳統工作的收入。如果原來就喜歡交朋友和面對人群,不如去應徵展場主持人,每天被粉絲簇擁也有成就感。 3.自主性高 與其每天進辦公室遲到、被主管唸半天,一下子罰錢、一下子被酸,不如每天睡到開心,起來後去跑宅配或外送,或者接案做簡報PTT、剪輯影片、翻譯,時間自由得多。 如果擁有美容技能,去美容院當員工還要扣東扣西,不如自己在家裡或租個小地方,上網登廣告就可以做美甲、美睫、按摩,看著客人開心、自己也開心。 4.快速收穫 與其1個月才能領一次薪水,還有一些看得到領不到的獎金,根本不符合開銷,不如找些比較容易領到薪水的工作。 本來自己就很喜歡網購,不如做團購主,如果商品找對了,湊到一團也許可以嘗試,不但買東西更便宜,還可以有一筆收入。網路上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雖然利潤不見得有多高,但總比去公司,整天看那些老人臉色來得好。 和企業搶人的對手不是同業,而是這些非典型工作 非典型工作的出現,表面看起來不明確,其實已經逐漸籠罩你我,正強大的影響著典型職場,可惜有感覺的企業並不多。 任何科系畢業的人,未來都可能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自己更擅長」的工作。全球企業請面對這個事實,只提防你的同業,並不會降低你流失或者找不到人才的風險。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6.15
管理 建立「面試腦2.0」,把面試當客戶服務!舊方法找人才行不通了 最近不論去哪個企業上課,主管都不約而同的發出求救信號,表明目前公司人員「想走的留不住、有缺的補不了」。 如果您的企業完全沒有缺人的問題,那麼先恭喜您,是百中選一的難得企業。可是,大多數人才究竟去哪裡了? 常看本專欄的主管會知道,缺人才的真正原因並非少子化,而是「非傳統職場」崛起(包括網紅、外送、電商⋯⋯),能夠自我做主的工作方式,吸走了太多優秀的年輕人。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誠摯建議企業高階主管的大腦內,必須下載「面試腦2.0」App。 面試腦2.0:別執著找最棒的人,找出公司吸引人的最大誘因 最近有許多暢銷書和專家告訴我們,面試應該要找對的人,並且提供許多手法和技巧,甚至告訴主管要研究肢體觀察和性格分析,才能找出面試者特質,幫公司選出「最對的人才」。 以上的觀點並非不適用,但是有特殊的背景限制: 1.只適用屬於超大型企業,或「面試者非常想進入的公司」或「畢業生心目中的10大幸福企業」。 2.只適用於「人求事」的過去時代。 時代變了,現在許多優秀的應徵者,都未必投入「傳統的公司」。他們有太多自己創業的想法,他們真的只想為自己工作,即使有過投入一般公司或團隊,認真工作的念頭,都可能在短時間瞬間轉變。 堅持只找對的人,會陷入不斷的輪迴 如果公司還是堅持找對的人,可能出現以下循環: 1.公司為了找對人,先投入大量成本,包含研究人格特質、徵才平台⋯⋯。2.費盡心思找到的這些人,他們自己很有想法,未必會來。3.即使這些人真的來了,如果公司無法滿足他們需求,也未必能待很久。 面對人力挑戰的企業,必須思考的3個前提: 1.上述這些不斷輪迴的狀況,是不是我們所要?2.請思考我們公司「有多少吸引力和誘因」能夠留住這些人才。3.請把重點放在,找出公司能吸引人才的真誘因(不一定是錢)。 請相信,即使企業學會找出百分之百最對的人,如果公司本身未具備吸引這些人才的因素,這些人才也會毫不留情的離開。 與其不斷責怪現在的年輕人不投入工作,企業更應該思考,我們的做法,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埋單? 面試腦2.0:把面試過程當作客戶服務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過,面試官就是公司的「形象大使」,每一次的面試過程中,都等於在進行公司的國民外交。不論應徵者來不來報到,公司的形象都有可能被傳播到每個角落。 那麼主管該如何做好最棒的「公司外交」?提供一個不錯的做法,就是「把應徵者當作潛在客戶」。 主管請更新大腦,不論主管想如何扮演好面試官,都會情不自禁出現應徵者不喜歡的態度。不如換個方法,每次準備進會議室面試時,把應徵者想像成「有機會成交的客戶」。 那麼,保證走進會議室的主管,絕對會「眉開眼笑、態度良好、禮貌介紹、有問必答」,而以上的作法,不就正好讓應徵者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專業,以及主管的客氣和體貼嗎? 以往的同仁,只是公司心目中的旗子;現在的同仁,卻可以成為老闆最有利的夥伴,想要讓人留得住,真正的解方還是在公司高層。 或許我們公司很棒,但是很多人才認為自己更棒 請面對現實,以前是公司選人才,現在更多的是人才選公司。我們可以對人才品頭論足,人才也可以對公司挑三揀四。 或許我們的公司真的很棒,但是人才也沒有非來不可的理由。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5.18
管理 壯世代轉換新賽道,從商周記者變身學院副院長。同理心,讓她屢創課程最高滿意度 商周CEO學院自2023年成為集團的新事業體,如同新創公司,求才若渴,就在今年十月,藉由商周集團內部輪調制度... 2025.01.09
財經 ChatGPT美化變日常⋯AI寫履歷時代來了!求才、求職要如何不踩雷? 每年求職季,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會收到許多份履歷,但今年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每位應徵者的英文都優美又通順!做為跨足AI領域的新創執行長,他馬上聯想到近來持續引發騷動的工具—ChatGPT。 他把履歷部分內容上傳到AI偵測器。果不其然,超過七成的自述都是由人工智慧生成。 美國最大線上論壇Reddit也有一位會員分享,自己透過ChatGPT拿到工作。他形容,原本投遞履歷幾乎石沉大海,沒想到用AI修改後,面試邀請如雪片般飛來。「對跟我同條件的應試者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在程世嘉的臉書動態中,回覆者分為兩派:支持的人認為,AI是趨勢,應該鼓勵使用,尤其是其他人都在用,你卻不學習,不免讓人感覺「這個人不是認真想找工作」;反對者覺得,連履歷都不是自己寫的人,一點都不真誠!而且,履歷一旦被編修過,行文會變得像機器人一樣死板,難以判斷面試者的個性和公司文化是否相合。 當AI美化履歷可能漸成風潮,我們該怎麼思考與應對? 從兩方的爭論中,不難看出主管們的焦慮。主要的問題有3個: 第1、該不該讓受試者用AI美化履歷? 第2、收到優化過的履歷,該怎麼明辨真實力? 第3、面試技巧,要怎麼因應AI時代而改變? 該用AI寫履歷嗎?能展現積極態度但效果有限 針對第一個問題,師大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優聘副教授孫弘岳認為,這是無法阻擋的典範轉移。 他笑稱,自己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當初求職,上海銀行便要求應試者的自傳要用手寫,希望從字跡是否端正、有無錯別字,看出對方的個性是否嚴謹、適不適合這一行。 然而,現在有誰要求履歷要手寫呢?大家只會標明「請用Word檔案」,更不用說應徵者普遍都會套用網路上的模板,讓設計更精美,「你就把ChatGPT當作又一次Word革命就好了。」他說。 進一步分析,AI強化的是面試者的自我行銷和圖文表達能力。換言之,如果招聘的職缺不在意這些職能,對方是否用AI寫履歷根本沒差別;反之,如果上述能力,是這項職缺的重要條件,那麼懂得用AI更好,因為不用公司教,面試者就懂得運用AI輔助工作,是即戰力! 震旦雲總經理林敬寶也認同,面試者願意運用工具來幫履歷加分,其實是積極態度的展現。 而且,「履歷(其實)只占面試流程的10%,」林敬寶直言。主管不大可能因為履歷寫得好,就叫應徵者明天來上班,所以美化效果其實沒那麼誇張。 AI雖然不影響招募結果,但先進複試的人,成功機率自然高一些,企業不會擔心因此排擠掉好人才嗎?凱基銀行人力資源處經理葉晉嘉提醒,劣幣驅逐良幣的前提是,兩位面試者的學歷、經歷和專業等客觀條件都完全一樣,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更不用說,全球都在缺工,金色三麥管理處協理洪毓璞便指出,「服務業完全沒有AI的困擾,」人才需求大於供給。 ChatGPT真正影響的,其實是應試者和中小企業主。 求職者注意!學經歷篩選標準,會更嚴格 表面上來看,AI好似讓應試者更有競爭力,能拿到更多面試機會,但那只是早期使用者的紅利,一旦每位工作者都使用AI,反而會強迫面試官更關注客觀事實,比如是哪個學校、科系畢業的?曾任職於哪些公司、做什麼工作?多益成績幾分等。 「AI只能優化你的經歷,不能無中生有。」一位台達電的人資主管強調,未來履歷關不一定會消失,但篩選標準可能會更嚴苛,甚至是非零即一。 這對非理工職缺而言,尤其不利,因為好工作僧多粥少,為了避免履歷上的辭藻難分軒輊,以致太多人進面試關,只能提高客觀事實的門檻,像是學歷必須最頂尖、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一定要滿分,其他人則完全不考慮。 而中小企業主由於缺乏預算建立自己的偵測工具,是有可能被美化的履歷騙倒,但葉晉嘉建議,老闆和主管們應該轉換思維,藉機檢視自己的招聘流程,哪些會因為AI而變得沒有意義,「從加法變成減法,簡化流程才有競爭力。」 舉例來說,許多公司習慣在面試之前,要應試者填一堆基本資料、做一系列測驗,甚至錄短片自我介紹,這些隨著AI普及,都可以刪去,因為它們都可以透過AI事前準備,失去了鑑別度。而當其他公司的流程不再冗長,你的面試流程卻還要幾週才能跑完,人才先拿到其他職缺,自然不會等你。 說穿了,決定一個人能否進入公司,還是要看面試,而不是履歷。而面試考驗的,是人資主管的本職學能。林敬寶把它分為3步驟,包含「聽他說」、「看他做」,以及「聽別人說」。 面試官3招必學!準備無法用AI演練的考題 「聽他說」不是「考對方」這種上對下的模式,因為一問一答的題型,很容易事前準備。一旦能被預測,就可以透過AI找出最佳解。更好的方法應該是跟對方討論,引導出對方的想法。當應試者發覺,來面試也能有所收穫,對公司觀感自然佳,更可能留下。 舉例來說,個案面試(Case Interview)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它要求應試者在20至40分鐘內解決一個陌生問題,並只提供一些基本的背景資料,比如公司所處產業、產品、經營狀況等。 由於條件有限,應試者必須向面試官尋求協助,比如索取解決問題需要的資訊;面試官也要適度引導,才不會讓應試者卡關,因為測驗的目的不是要他找出答案,而是觀察對方的邏輯組織、溝通表達和抗壓等能力,了解是否為一位合格的候選人。 孫弘岳指出,目前驗證最有效的面試技巧,仍是行為面試法,請應徵者描述過去發生過的一個挑戰,他採取了什麼行動,結果如何。行為面試法之所以有用,是因為真正做事的人,會很清楚知道每一步的細節,若受試者答不出來或含糊其辭,就能看出履歷是否誇大。 不過,這非常考驗面試官提問的功力。而且,現在應徵者又可以透過ChatGPT來練習,對主管面試技巧的要求恐怕會變更高。 「看他做」則是現場測驗,直接觀察受試者的動手能力。不論是現場做簡報、生文案或寫程式,只要一斷網,輕鬆就能看出真實能力。 最後,「聽別人說」,就是資歷查核(Reference Check),現在很多公司還是當走過場,不一定會真的打電話,但隨著AI越來越強大,直接問前任主管的看法,可能更直接且有效。 孫弘岳補充,Google是最早應用人工智慧於面試的組織之一,但他們現在依舊只在履歷關採用AI。因為,AI是由人來設計,人如果有偏誤,AI自然也會有。因此,他們在2次面試之後的流程,反而增加人的比重,要求多位主管一起面試,互相消弭偏見。 AI弭平英文寫作差距人才出海更容易,加快外流 雇主真正要擔心的,反而是ChatGPT弭平英文寫作上的差距,讓求職者能夠更輕鬆的跨足海外。孫弘岳便曾遇到一位印第安納大學的教授向他抱怨,ChatGPT威脅的是美國人,因為它讓非英文母語的應試者,也能在寫作上達到90分。一旦人才外流,AI招募就變成了假議題,因為根本沒人可招了! 圖表製作者:高士閔 ... 2023.08.03
職場 跨域專長與數位力,讓你從科技浪潮中脫穎而出! 職涯發展越無往不利 至於ECOCO或Cake都善用數位科技,開發超越市場期待的創新服務模式,所以數位力是企業求才的另一關鍵特質... 2024.11.22
管理 給小公司的5個招募撇步,搶人才不再被大公司壓著打 相較於大企業成熟、完整的招募制度,中小企業通常較無資源能夠投入招募作業,甚至沒有專職人員負責招募,導致徵才時困難重重。本篇文章將提供招募小技巧,中小企業一樣可以搶到好人才! 小企業招募人才時,會遇到哪些挑戰? 1.要與更大的企業競爭 中小企業很常要與大型企業爭奪人才,但對於小企業主來說,很難與規模更大、更成熟的企業相抗衡,因為他們能夠提供的薪資和福利,通常不如大企業好。 2.達到合格的候選人少 中小企業通常可運用的招聘資源較少,導致資格合格的人才庫較小。但如果把招聘工作外包出去,可以更能確保職位發布時,被最適合該職位的候選人看到。 3.業主身兼數職蠟燭多頭燒 由於預算有限且人手不足,小企業主通常在公司已經內身兼數職,可以投入招募工作的時間更少。 4.需要有人即刻填補職位 由於中小企業的員工人數通常非常有限,因此企業中的每個職位都很重要,每個職位都身兼著讓公司存活、營利下去的重要責任。因此,當職位空缺時,中小企業主會覺得,有必要立即填補空缺。 5.缺乏有效的入職培訓 中小企業除了面臨招募問題外,他們在新員工入職和培訓時,也很常遇到大挑戰。由於缺乏時間、金錢、資源或專業知識,使小企業主難以有效的準備入職流程,和準備新員工的培訓事項。 小企業招募新人該怎麼做? 1.善用社群口碑行銷,建立雇主品牌 招募數位化是一種能提升成本效益的策略,可為小企業主帶來許多好處。LinkedIn、Facebook等社群平台,可用於吸引潛在候選人,拓展招募範圍。此外,像104的履歷診療室,和104招募管理系統這樣的招聘軟體與網站,可以幫助你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到更多求職者。工作內容的說明越明確越好,才能獲得符合職缺需求的求職者。 還有許多相對小眾的職缺社團或論壇可以發布,例如:特定職務的社團、PTT專版,這樣職缺就會被更適合的人看到。記得,務必在招募訊息中呈現出人才在意的事情和公司亮點,好讓人才願意投遞履歷。 2.撰寫能吸引合格求職者的職位描述 隨著求職市場逐漸往勞方傾斜,且台灣整體年齡結構越來越老,根據國外知名酒商、銷售商星座集團指出,撰寫令合格應徵者感興趣的工作內容越趨重要。尤其是對於規模較小、知名度較低的企業,工作內容是求職者對貴公司的第一印象,因此描述工作內容時保持誠實,並呈現公司亮點是必要的。對工作內容描述的建議包括: ▸ 該職務若需要特定技能,請在工作內容中呈現。您將接觸到更廣泛的求職者,並讓求職者了解該職位的基本資格。▸ 使工作內容具體化,讓求職者更好的了解日常工作,避免雙方出現認知落差。▸工作內容要清晰簡潔,別用太多資訊淹沒潛在的申請者。 3.突出中小企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根據104在2022年發布的員工價值觀報告,17%的員工會轉職是因為「公司的組織文化、理念、價值觀與自己不合」,有22.2%的員工則是因為「不喜歡主管的領導風格」。很顯然,建立公司文化並強調它,將成為中小企業有效的招募策略之一。 公司的企業文化、主管的領導風格等,都是在向潛在應徵者展現公司的價值觀,並讓應徵者知道,在公司工作會獲得哪些薪水之外的回報。建議可以放上員工執行任務的照片,讓應徵者想像自己在公司工作的樣子。 也可以考慮將公司的亮點刻意呈現,並放在公司簡介上,例如:公司參與公益活動、獲取哪些獎項、是所在地區/產業中最好的供應商,或曾達到某個亮眼的里程碑。 4.更積極的招募,並讓員工也參與 美國最大點評網站Yelp的人資主管Rachel Williams,在《Inc.》雜誌網站上提出幾項招募員工的方式。對於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而言,想找到潛在的應徵者,務必透過所有管道讓大家知道公司正在招募。 像是請朋友、員工轉發招募訊息,或推薦可能的合適人選;若在某些場合中遇到適合的人,便可詢問她是否有興趣了解,或請合作夥伴協助推薦人選。或許這個方法較激進,但效果相當不錯,因為除了是廣發招募訊息,同時間也是在幫公司建立雇主品牌。 5.確保員工是適合的,不只是為了錢而應徵 Williams也指出,員工的適合度是關鍵。符合企業文化的員工更可能留下來,也能夠減少招募成本,讓公司的流動率更低。例如:若員工喜歡的是有晉升空間、有可發展空間,公司非年資導向、薪資與晉升制度與績效相關,那麼員工的工作動機可能更強烈,也就更有可能留任。 也許中小企業相對無法開出大企業有的薪資,或具備成熟的管理制度,但相對的,能給員工較大的舞台、更多彈性。期望所有企業都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本文由「104人資市集」授權提供,原文:小公司如何從紅海脫穎而出,找到好人才?|看更多人資知識,請點我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