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真正的成熟不是圓滑,是看懂世界後變得寬厚又善良 年少的時候,我們對一切不按規則行事的人深惡痛絕。那時的我們不明白,這世間哪有一塵不染的人,成年人的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的清白。 別在人性上輕易懷疑別人,也別在道德上過於看高自己。人從來都是萬花筒,沒那麼崇高,沒那麼偉大,但也沒那麼卑劣,沒那麼齷齪。這就是世界,也是人性。 「做人和文筆都委婉一點,沒壞處」 我也不是一走出校園就明白這個道理。畢業那年公務員考試失利,我在當地的一家報社做記者,沒多久,我就發現每次我出的新聞稿在播出時,都會被主編用溫潤的文字替換下來。 那時的我不敢去問為什麼,心裡卻憋著股氣,為自己筆鋒犀利、態度明朗驕傲,認為改動後的新聞稿立場模糊,不是新聞人該有的職業態度。 半年後我準備辭職去外地工作,臨走前去和主編告別。在我說了一些禮貌的告別話後,她只說了一句:「小妹妹,以後做人和文筆都委婉一點,沒有壞處的。」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如今在職場摸爬滾打了幾年,我才慢慢明白當年主編的好意。「我要在一個乾乾淨淨的地方,做一個乾乾淨淨的人」的想法有點幼稚。 越長大越發現非黑即白、對錯分明的世界觀並不好用,甚至讓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世界才不會規規矩矩的按規則運行,太多人太多事處於灰色地帶。也開始懂得,三觀破碎這事誰都避免不了,而我們也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破碎和重立中,知道我們根本改變不了這世界,能做的不過就是做好自己。 我們人生中最艱難的任務,就是自我分析,然後試圖理解許多人生真相與我們內心相斥的部分,並化解自己與世界的紛爭。 成熟不等於世故圓滑 常常有人認為,成熟就是變得圓滑世故,違心話脫口而出,還會拍各種花式馬屁。這並非成熟,而是世故。成熟是調高內心的容錯率,變得寬厚而善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真正有自己內心秩序的人,不會在表面上和這個世界的是非糾纏。你能學會理解人性的複雜和命運叵測,也有自己的原則,展現善良和溫度,包容那些冰山之下的暗流,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人是獨立性和社會性的統一,而人與人的互動,是一場場連續的博弈。你需要有實力,以區別自己和他人。但也需要懂人情,才能融入更大的群體。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治癒之書》 {DS_BOX_3944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4.26
職場 中年人的旅行要睡得好、吃得飽,一定要「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快要進入白髮遲暮之年,睡得著、吃得下、笑得出,是簡單卻又困難的修練。 凡夫俗子的修行不必清心寡慾,而要用心生活 一向有失眠問題的我,在這趟旅程中,幾乎不需要借助安眠藥物即可入睡,或許是旅行讓心思回復單純,每天只要順利到達目的地,就心滿意足。 離開霞慕尼(法國第4大城市, 位於阿爾卑斯山脈西北部)後,我們一路往南,來到南法普羅旺斯(Provence)。我們來的時間正好趕上瓦倫索爾(Valensole)的年度薰衣草節,這是普羅旺斯最重要的一個活動。 漫天飄揚的彩帶,看不到盡頭的市集,販售的是喧騰熱鬧。有的攤販擺設著精油蒸餾器做為噱頭,有的大方發送試吃薰衣草蜂蜜紅糖糕,還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薰衣草飾品,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參加親手剝下一粒粒薰衣草的體驗活動。 雖然台灣也有類似的活動,但我覺得不同的是參與的熱情。市集中,最吸引我的是一隊7人樂團,樂手身穿白衣白褲,頭戴著白色草帽,賣力的演奏歡樂的歌曲。吹著長號的演奏者,挺著微胖的肚子,輕快的舞動著肢體,負責帶動氣氛。 他一邊吹奏,一邊走跳著示意遊客們加入,許多人一邊喝彩,一邊隨著音樂翩然起舞,還有小朋友騎在爸爸肩上,跟著搖擺拍手,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熱切的擁抱著生活。有人說:生活即是修行,我覺得凡夫俗子的修行,並不是要清心寡欲,而是要用心生活。或許下一刻我們仍然必須武裝起來,繼續和生活搏鬥,但此刻,我們可以好好珍惜,努力創造快樂,讓人生更加美好而精采。 我突然覺得,生命的本質或許並不是艱難,人生要不留遺憾,就要善待自己,要懂得感恩,就會善待別人。只要願意,我們可以活力十足的迎接挑戰。 善良不代表懦弱,謙讓不等於膽怯 生活中的修行,就是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但是活了半輩子,卻也學到善良並不是充當一個濫好人。有些原則,不管在哪裡,都需要堅持。 午後,趁著市集尚未結束,我們想避開人潮,先行前往進出村莊的接駁巴士站。沒想到有許多人和我們想法一樣,等候公車的隊伍已經綿延了幾百公尺,本來接送來來回回,應該也費不了多少時間。但是,小鎮人員大概平常悠閒慣了,做事非常沒有效率,又剛好遇到有人中暑需要救護,一時讓本該依序到站的巴士完全停擺。 眼看著隊伍越排越長,頭上的陽光越來越晒,頂著將近40度的高溫,大家開始心浮氣躁,連酷愛坐在露天座位晒太陽的法國人,也耐不住曝晒而撐起洋傘。周遭怨聲四起,開始有人跑去質問工作人員,老弱婦孺也紛紛找尋陰涼處躲避,我和Andy雖然也揮汗如雨,無奈也只能安慰自己,當作是旅行的插曲。 就在此時,有一對大約40來歲的男女,女的穿著吊帶洋裝,拎著名牌皮包,口中還叼著一根菸,男的穿著短袖襯衫,粗壯的手臂露有刺青,他們慢慢走到我們身邊,大剌剌的假裝若無其事,直接插隊到我們前面! 其實出門在外,尤其是自助旅行,難免會遇到特殊狀況,我總是覺得人善則事美,對於一些小問題,都不會太介意。但這對男女,大概看我們是隊伍中唯一的東方面孔,即使強行插隊,可能也只會忍氣吞聲。 一開始我愣了一下,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我立即收起笑臉,嚴肅的請他們到後面排隊!他們大概也沒料到會遇到這種反應,沒說一句話,便悻悻然地離開。 我想,善良不代表懦弱,謙讓也不代表膽怯,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一味忍氣吞聲的鴕鳥心態,只會被人隨意擺布。 來到塞南克修道院(Abbaye Notre Dame de Sénanque),望著有如明信片般的景色,我不禁想修行重在修心,能夠時時觀照自我、覺察內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卻不會被情緒綁架。 能夠冷靜自持,也能夠放膽生活,真心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這是一輩子都該修練的功課。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DS_BOX_3782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7.18
職場 為別人的事忙到疲憊不堪,一張表看你有沒有「強迫助人症」 罹患「超級幫手症候群」的人,會在他意識到問題之前就悄悄發生。你會覺得難以對抗,甚至不斷自責。超級幫手症候群有2大主要元素。 元素1:助人強迫症 說到強迫行為,你或許想到的是萬惡的賭博、毒品和酒精, 會讓家庭分崩離析、摧毀人生,甚至能奪走人命。那麼,助人的強迫症呢?你大概覺得這是好事吧?在許多方面,助人者無疑會對周遭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 然而,當他們助人的渴望成為癮頭,卻可能傷害助人者本身。和其他強迫症的情況不同,助人強迫症的得益者不包括助人者。 你幫了多少? □你是否從事助人相關工作? □你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否是幫助別人? □你是否除了主要工作外,也在職場幫助他人? □你是否當志工? □你是否照顧和你同住的人? □你是否幫助你的鄰居? □你是否支持你的朋友? □你是否照顧你的親戚,甚至是遠親? □你是否必須為沒有能力自理的人負責? □你是否隨手幫助陌生人? □你是否捐贈金錢或物資給慈善機構或其他單位? 假如你打了很多個勾,或許就可以自封為助人強迫症患者,這種人會主動尋找直接和間接的助人機會,例如在超市外幫忙陌生人搬東西到車上。 我訪問過一名職業攝影師,她會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轉化為關懷的表現。她會幫對自己的交友頁面感到不安的單身者拍照,展現出他們放鬆微笑的模樣。她教導弱勢者攝影,也幫助心智障礙者學習述說自己的故事。她免費替慈善活動攝影,並且主辦過4場慈善活動。 在疫情封城期間,她為年長的鄰居舉辦線上的酒吧競答遊戲。當為失智症父親拍攝的照片入圍獎項2時,她免費提供慈善機構使用。她甚至抽出時間,成為同性伴侶好友的定伴侶關係見證人。整體來說,她列出了19種幫助別人的方式。 助人強迫症不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 當茱莉亞第一次求助於我時,她精疲力竭,或是用她的說法:狼狽不堪。她是忙碌的母親和妻子,一週工作4天,照顧同住的母親,也擔任電話諮商的志工。 夜晚時,她會認真讀書,準備取得輔導相關的文憑。某次晤談中,她提到從曼徹斯特皮卡迪利車站回家的經過。當她衝過熙來攘往的大廳時,看見一個老人來回看著手中的紙本時刻表和頭頂上電子公布欄閃動的資訊,他的行李箱攤開在他身邊。 茱莉亞還記得自己想著:「他看起來好像迷路了⋯⋯我應該幫他,但我可能會錯過火車⋯⋯我要去問他是不是需要幫忙。」她陪著老人穿過人群,抬著他的行李箱,來到他的月台,自己只能等1個小時後的下一班車。 你也許一直在思考自己和強迫性助人有什麼關聯。對於前述的攝影師和茱莉亞的例子,你有什麼反應?你是否開始列出自己的助人清單,比較你和她們之間的數量差距?你是否思考,自己做的到底夠不夠?無論如何,你都會開始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出現強迫性的助人行為。 元素2:無法滿足自我需求 你是否隨時都能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很少人能做到。在講座上,我請參與者從「1分」(完全不會)到「10分」(總是如此),分別評估: 自己對他人的支持。 自己對自己的支持。 接著,我請第一項分數高於第二項的人舉手。幾乎每個人都舉了,而且這些人是我的企業客戶,他們多半不會自詡為助人者。 假如觀眾全部都是超級幫手症候群的患者,每個人在自我支持的評分都會很低。這類人致力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以至於無法為自己保留足夠的時間,甚至把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自私的表現。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維琪.賀吉森(Vicki Helgeson)對「聚焦在他人身上,甚至忽略自己」的人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中又以女性為主。賀吉森以大衛.巴肯(David Bakan)在1960年代提出的理論為基礎,將其稱為「徹底的共融」(Unmitigated communion)。 此概念聽起來的確和超級幫手症候群「忽略自己的需求」的元素相當類似。賀吉森特別關注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她的研究指出,徹底共融者特別容易面臨不同類型的情緒問題,包含焦慮和憂鬱。他們也更可能在許多健康相關的行為上忽視自己的需求,例如飲食、抽菸、運動和休息。 「超級幫手」的負面影響 我們已經知道,超級幫手症候群有2個元素:強迫性助人和無法滿足自我需求。假如你也能同時滿足自己的需求,那真是可喜可賀。 問題在於,我們很難在強迫性助人的同時,還能設法滿足自己的需求。第二個問題是,助人者很少認真看待忽略自我需求的風險。 強迫性助人者鐵了心要幫助人,非常認真的看待自己對其他人的責任。他們非不得已,絕不會承認自己需要幫忙。即便水已經快要讓他們滅頂,他們還是會對著沙灘揮手,喊著:「不用,不用,你們繼續玩!我沒事!」 本文摘選自方言文化《善良人的生存法則》 {DS_BOX_37375}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4.30
生活 一次瀕死經歷的體悟:出生無法選擇,但可以優雅和負責任的走向人生終點 當死亡調查官遇上自己的屍體 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我曾經是一名警察。雖然我的警察生涯並不算長,但卻有8年的警務工作是專注於死亡調查的。我的主要職責是處理自殺和意外死亡案件,曾處理超過一百多起屍體案件,目睹了各種各樣的死亡方式。那段時間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事實: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明天和死亡哪個會先到來。 明天的到來通常只有一種形式,當你醒來時,打開眼睛,看到陽光、看到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世界,一切都如常存在,當然也包括你自己。然而,死亡的到來方式則千差萬別、千奇百怪。 你可能因為各種交通意外而喪生,無論當時你是行人、乘客還是駕駛者。你也可能因為工業意外,在工作過程中遭遇各種無法預料的突發事故而喪命。或者你可能不幸碰到天災、人禍或戰爭,甚至可能無辜的捲入犯罪活動,成為一名路過的遇害者。 大多數人最常想到的死亡方式應該是因疾病或年老而逝去,這種方式或許比較容易接受和預料。當然,疾病的種類繁多,一旦遇到急病惡疾,過程可能非常短暫,甚至在病因確定前就已經一命嗚呼。但較常見的情況是在患病過程中因治療無效而逝世,過程一般漫長而痛苦,生命在無力和無助的狀態下逐漸消逝。 也許,我們只被賦予知道出生日期的權利,卻永遠無法預知死亡的日期,那個欄位只能由後人填寫。有時候,正因為生命沒有確定的終點,使得我們有藉口去逃避這個必然面臨的死亡議題,形成了一種拖延和迴避的習慣。 就像如果上司沒有給予工作完成的期限,下屬很自然會一直拖延下去,因為人類有惰性,並且總是誤以為時間還很多,「來日方長」。然而,太多的生命故事卻告訴我們,人生往往是「來不及」和「早知道」。 從我所見過的大多數死者來看,他們離世時心中都帶著遺憾,只是程度有多有少而已。他們留下了太多本應完成的事情未能完成,本應說的話未能說出口,本應做好的安排未能盡善盡美。這些遺憾是否會一直延續到他們生命結束之後呢?這一點無人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責任和遺憾將由後來的人所承擔。 而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每一次出門都可能成為人生的告別之旅 2004年,我在紐西蘭自駕滑翔機時遭遇了致命的意外。從50層樓高的天空摔落,我在瀕死邊緣被救援,奇蹟般的倖存下來。當時我只有30歲,但卻被醫生殘酷的告知,為了繼續活下去,我必須截肢我的右腳。 作為一個瀕死意外的倖存者,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無常的本質。在意外發生前一刻,我是一個充滿夢想的有為青年,擁有健壯的身體和良好的頭腦,前途一片光明。我站在人生的巔峰,伸手可觸及天空,與雲一同飛翔。 然而,在下一瞬間,我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曾經擁有的一切從我的生命中一一消逝,事業、健康、財富、感情,無一倖免。我從人生的高峰墜入一個一無所有的深谷,連最基本的身體自由也失去了。 當生命充滿無常,每一次出門都可能成為人生的告別之旅,意外和疾病可以無聲無息的降臨。這意味著我們對生命根本無法掌控。這樣的現實可能讓很多人感到矛盾困惑,時刻感到恐懼與不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接受這樣的現實?如何應對呢? 幸好在被送進急診室時,我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並有機會拒絕截肢的要求。對我來說,截肢比死亡更可怕。最終,我的腳得以保留,但我面臨著漫長而痛苦的康復過程,其中包括巨額的醫療費用,耗盡了我一生的積蓄,使我陷入財務危機之中。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有些生前的準備原來是必須要做的。 例如,我需要預先記錄並整理好自己的財產資料,確保我的保險計劃足夠覆蓋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和其他支出。此外,制定一份醫療指示書,可以確保我在無法表達自己意願的情況下,醫生能夠按照我希望的方式進行治療。 同樣重要的是,我也希望在告別儀式上能夠表達我的意願。我希望進行一個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不需要燒紙錢或衣包,只需要將我的骨灰撒入大海。同時,我也希望將我可以捐贈的器官用於有需要的人身上,為他們帶來希望,而不是讓這些寶貴的資源被浪費掉。 如果當時我就這樣突然死去,我將遺下一大堆讓家人頭痛的事情要處理,也許他們連哀悼我的時間都沒有。我曾經聽過一句很諷刺的話:「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一旦你死去,你的財產就會被凍結, 即使只是昏迷,你的金錢也無法動用,連支付醫療費用都不可能。最終,我可能會連累我的家人,令他們背負沉重的財務負擔。 透過這些生前的準備,我可以大大減輕家人的煩惱,確保我的意願得到尊重。這樣,無論生命有多無常,無論在我生命的最後一刻發生什麼,我都可以安心的知道,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雖然我曾經處理過許多死亡調查,親手接觸過許多他人的屍體,我一直都明白生前的準備有多麼重要。但原來,我仍然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正視死亡,仍然抱著一種僥倖的心態,總是妄想自己在死亡臨近時,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準備和安排。 這次瀕死的經歷,彷彿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親身目睹我自己的屍體。若當時我的屍體仍能說話,或許我會對自己說:「出生時,我無法做出任何選擇。當我走到人生終點時,我希望能以我想要的方式告別,以優雅和負責任的姿態離去,為自己和這個世界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好好走向終點線》 {DS_BOX_37337}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4.25
職場 對生活乏力?做到這平凡的10件事,你就可以超級自豪 普通人也可以超級自豪的10項成就 1.接受教育 學位根本不算什麼,每天早上移動懶惰的屁股離開床鋪,才是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也能在每天早上起床,並移動身子離開床鋪去學校的話,你也應該要引以為傲。就算早上起床對你來說很簡單,你也應該要對於去上學感到驕傲。 無論你的畢業成績好不好,或者有沒有去上進階先修課程,都不重要。無論你參加哪些課外活動或上了哪間大學,都不重要。有沒有上大學這件事也同樣不重要,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教育程度很普通,而覺得自己不夠特別。 你去上過學了,你學過那些知識了,因此,你現在是個受過教育的人了。這才是真正值得喝采的事。 2.你的公司在眾多求職者中選擇雇用你 「為什麼是我?」我時常問自己這個問題。說真的,為什麼是我呢?在論及工作的時候,我從來沒辦法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很確定這世上一定還有其他人比我更適合。一定有其他人比我還要更厲害,但不知道為什麼,公司就是決定要冊封我這個職位。 無論這份工作在哪裡或內容是什麼,都不重要。只要你的工作在眾多求職者中選擇了一點都不特別的你,這就是一種榮譽。請用這種態度看待你的工作。 3.賺進足夠的錢來支付帳單 就算我現在只有能支付帳單的錢,這件事對我來說也已經夠好了。我可以自己支付帳單耶,請稱呼我為「自給自足的薩曼莎」。 無論你付的是哪種帳單,是電話帳單、貸款償還、醫療帳單、汽車分期付款、房租還是房貸,只要能定期支付任何一筆重要開銷,你就應該要感到自豪。 如果你過得不夠好的話,是沒辦法支付帳單的。所以,你應該拍拍自己的肩膀,稱讚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不需要對帳單帳款做任何特別的事,只要付掉它們,就值得稱讚自己。 4.開立儲蓄帳戶 當你把所有薪水都拿來付帳單、日常雜貨和其他重要的生活開銷時,你很難想像要把薪水存起來,並且不去動它們。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回到初次收到薪水的那一刻,從那時開始每周存15美元到儲蓄帳戶中。如果我在15年前開始這麼做,並且不去動這個帳戶的話,如今裡面的儲蓄將會超過1萬美元。只要每周少花15美元就行了,畢竟我5天內花在咖啡上的錢就已經超過15美元。 由此可見,滴水真的可以穿石,一點一點努力就足夠好了。就算你每次儲蓄的金額都只能達到最低額度,也已經足夠好了。就算你儲蓄的錢,沒有達到專家建議的應該在這個年齡存到的金額,也沒有關係,因為光是擁有儲蓄帳戶這件事,就值得你感到驕傲。 5.靠自己殺死昆蟲 事情是這樣的,我至今仍然很害怕蟲子,但我曾經靠自己殺掉蟲子,以後我也會繼續這麼做。聽到了嗎?我是個超猛的獨立女性,我有能力殺掉你,衷心奉勸你不要出現喔。 6.定期打電話給牙醫預約看牙 我曾經有5年時間都沒有看牙醫,原因是我一直拖延打電話預約牙醫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我的代辦清單上的事項永遠都沒完沒了,而且每天都會不斷增加,所以我不斷把打電話給牙醫這一類的小事延後,優先處理那些能馬上帶來益處的事。 等到我心中終於認為「預約牙醫」應該要排到優先處理事項時,牙齒狀態也已經不太妙了。那次看牙醫,簡直就是一趟煉獄之旅。 如果你有一件小事要做的話,無論這件事是預約牙醫、剪頭髮、除毛或預約日曬房,請務必記得在確實做到後好好稱讚自己。小成就也很重要,你不需要為了更大、更厲害的成就,而延後達成這些小成就。 7.和朋友維持聯絡(就算偶爾忘記回覆訊息也沒關係) 你的朋友數量可能不是全世界最多的,有些朋友可能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只要你有朋友的話,那都不重要了。只要你能做到這件事就值得驕傲,你不需要做到最好。你的生活中有在乎你的人,你也一樣在乎對方,這是你的人生中最棒的事情之一。只要你能做到這麼棒的事,就應該要為此感到歡心鼓舞。 有時候,我會陷入沮喪的情緒中,我會覺得沒有人想要聽到我的消息,所以我也不想聯絡任何人。這種時候,我總會枯坐原地,心中不斷想著我根本沒有朋友。但接著我會提醒自己,我其實有朋友。 無論我的朋友數量是否多到令人羨慕,無論我的社交行事曆是否充實到我能一天到晚和朋友見面,我都是個有朋友的人,我可以主動聯絡他們。他們都很在乎我。所以,我是個幸運的人。 8.替自己煮飯 知道嗎?我根本不想鳥那些不喜歡其他人在社群網站上傳煮飯照片的人,慶祝生活中的小成就有什麼不對嗎? 我們太聚焦在稱讚改變人生的大事,以致於覺得在完成簡單的小任務後感到開心,是一件接近可悲的事。但我可以告訴你,學會烹飪金絲南瓜也是個突出成就,還有,在經過一整天的漫長工作後,仍有力氣站在瓦斯爐前煮燉肉醬,更是生活中的一大成就。 9.因為想做這件事而做 我過去花了太長時間,不斷答應參加我不想參加的活動,這是因為我很擔心不這麼做,會導致我錯失精采的社交生活。我在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這個工作領域後,仍繼續做這份工作,是因為以為這麼做,能讓我在同儕中顯得鶴立雞群。 但我在努力追逐他人讚嘆的過程中,卻忘了最重要的那個人:我自己。後來我意識到,做這些無法令我開心的事情,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於是我便不再這麼做了。 在這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人在意我有沒有參加派對,沒有人會因為我換了工作領域覺得我失敗了。 事實上,在意這些事的人只有我一人。你在人生中唯一需要討好的人,只有自己。這麼做之後,你就能同時討好你在意的人與你自己,所有人都大獲全勝。勝利時要做什麼呢?當然是要慶祝囉! 10.快樂過生活 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對自己的快樂感到自豪。我說的是真正的、確實的快樂,會讓你忍不住微笑,並感染其他人的那種快樂。 有時候我覺得很孤單,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騙子,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成。但無論是怎樣的人生,我們都在努力活著。既然我們都在努力生活,那不如就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快樂吧。 如果你能找到這種珍貴的感覺,如果你能拒絕沉溺於過去做過的事,與不按照計畫發展的事,如果你能停止把自己拿去和別人比較,如果你能制止自己對自己的「平凡」感到遺憾,那麼你就能發自內心的微笑。 接受自己的平凡,不代表停止前進;感到安適不代表停止前進,這只代表你在目前所在的位置找到快樂。 就算我當下所處的位置可能不是過去預期的位置,就算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抵達我想去的地方。但管他的,我會不斷嘗試,接受各種失敗和成功,並在過程中對我有所成就的每件事保持微笑。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他們很厲害,但我無敵可愛!》 {DS_BOX_37110}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4.03.29
職場 思念我的大叔李善均》這8句充滿力量的話,陪你一點一點走出低潮 每個人都會犯錯,承認錯誤、懺悔,並從中學習以避免再次犯錯,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數人在這個過程中會過度自責,超越合理的限度。 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裡,適度的懺悔反省,然後承擔起應付的責任,同時盡你所能的彌補錯誤。然後,對一切釋懷,這樣就夠了。 改變周圍的世界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改變自己的內在快多了。你可以採取一些自己就能辦到的簡單行動、和自己對話,找到支持的力量和幸福。 即便我們的行為有一些偏頗,我們潛藏的本質仍是善良的 你可能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有很多缺點、不值得人愛,或許也有過內疚和懊悔的時候。幾乎每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曾經做過、說過或想過一些壞事,諸如欺負小動物、闖紅燈、對弱勢者苛刻、偷拿公用物品、對伴侶不忠等。但是真的,真相就是,你仍是本性善良的好人! 人生就像一段顛簸的旅程,一路上的風景不全是美好 生活有壓力是正常的,感到煩躁、受傷、擔憂也很正常。假設你發生了某件壞事,而現在覺得可以開始好好處理了,可以這樣做:感受你的情緒向外流動和消散,嘗試適當的宣洩;認清任何可能對自己或別人不利的念頭或計畫,例如,讓你日後會後悔的過度反應;不再執著於過去,轉而關注現在。學著面對、放下、接納。 原諒自己,你真的可以變得更好 過度內疚會削弱你的元氣、心情和自信心,不斷苛責自己真「壞」,那麼你永遠不會變「好」。惡感、羞愧心或懺悔帶給你真正的好處是,你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你知道自己日後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原諒自己,知道你會盡力彌補自己造成的任何麻煩,然後向前看。 珍惜自己,生命才有意義 為什麼你看得到別人好的一面,卻看不到自己的?你值得像珍惜別人那樣珍惜自己!試著對自己說:「我珍惜你的一切,我會為你挺身而出,我會考慮什麼才是對你最好的選擇,你的人生真的很重要。」 可以對自己慈悲一點,自我疼惜會使你更堅強 生命對每個人都是殘酷的,我們都背負重擔。無論苦悶來自何處,痛苦就是痛苦。不管原因是什麼,你都可以對自己的苦悶抱持同情心,就算你認為有些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可以對自己慈悲一點。 你就是你,你可以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向 我們出生時就是完整的個體,包含了一切的情感和渴望,如果你壓抑或否認自己的某些部分,就很容易對自己感到不滿,覺得自己很糟糕、軟弱、可恥,或不值得人愛。試著接納自己的感受,不去論斷好壞或對錯。這感受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愉悅的;無論如何,都是存在於此刻,都是一種人生經驗。 其實你有堅定的決心、明確的目標和意志 花一點時間感受自己內在的力量,你會在呼吸中感受到自然的活力,以及你身體中持續的生命力。回想自己曾經感到很強壯的時刻,也許是在野外、使用工具時、或是在瑜伽平衡時,想起你曾受到某件事的打擊,隨後找到了立足點。在這種恢復過程中,你會發現真正的力量。 即使不完美,你也有資格追求想要的人生 沒有人是完美的。你不需要做到完美才能真正放鬆自己、表達真實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嚴格控制和精心打造的形象或許會帶來一些短期好處,然而,從長遠來看,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壓力、被壓抑或隱藏的真相、和內心的疏離感。 也許你已經內化了別人對你的批評,一直執著於認為那些缺點和錯誤的確就代表了你這個人,因而忽略了自己更多美妙的優點。當你很信任自己時,有時事情可能會出錯,但是當你不相信自己時,便可能出現更大、無法解決的錯誤。做完整的自己,這才是值得你相信的。 *本文整理自商業周刊出版《和我愛的人修補關係,還有我自己》 {DS_BOX_3619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12.28
職場 到公司門口想轉身、聽到新任務就想逃?3警訊檢視你是否情緒耗竭 Everyday blue,每天想到工作就心情沉重、焦慮到不行,那可能要小心,你或許不只是單純工作累,而已經陷入心靈慢性病...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