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發貨幣救衰退,現正付出代價

楊金龍上台第一難題:先打通膨或先拚經濟?

「溫和通膨是好的。」央行總裁楊金龍如是說。近來貨幣供給M2高於經濟成長率,皆源自此思維。

「溫和通膨是好的。」央行總裁楊金龍如是說。近來貨幣供給M2高於經濟成長率,皆源自此思維。(攝影者.陳宗怡)

「通貨膨脹不論何時何地都是貨幣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如是說。近來部分民生物資漲價,起因皆是貨幣增發,這也意味著當局欲推「溫和通膨為勞工加薪」,不會有實際效果。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漲,近來如衛生紙、原物料漲價,部分輿論也以通膨稱之,但其實商品價格並未全面上漲,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一月,有三分之一商品服務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部分商品漲價是一次性的,而非持續上漲。

政府有意放錢,貨幣供給連7年高於經濟成長

政府有意放錢,貨幣供給連7年高於經濟成長(圖表製作者:楊少強)|放大原圖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