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市場的報酬率表現堪稱平平,債券價格反映出市場預期的經濟大勢不是衰退,而是接近蕭條。在此情況下,多數全球債券指數的殖利率如今低於三%,當然這也預告未來的報酬率。至於股市,長期以來隨投資人的樂觀情緒起舞,尚未調整至新常態(New Normal)下應有的水準,如今也面對報酬率降至個位數低檔的前景。
在新常態下,因為去槓桿化、去全球化與監管趨嚴,經濟成長率約莫減半。不過,雖然記者與評論家均已欣然使用「新常態」一詞,但投資人是否願意接受新常態現實則態度未明。
除了姓氏以「ㄌ」開頭的經濟學家,如魯比尼(Roubini)、萊因哈特(Reinhart)、羅格夫(Rogoff)或羅森柏格(Rosenberg),「新常態」這個由兩組字彙組成的名詞,對其他經濟學家而言,「常態」似乎比「新」更能引起他們共鳴。就像是注音符號表中的「ㄌ」被去掉了,而全球投資人的字典裡則找不到「新」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