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企管名師會診兩岸企業發展問題

台灣企業找市場,大陸企業找雷達

有「台灣管理學大師」美譽的許士軍、北京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耶魯大學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李樂德、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副教授鄭渝生在本刊邀請下,進行「兩岸企業管理發展現狀」對談,他們如何看待台灣企業全球化的未來?大陸企業發展的瓶頸又是什麼?

■《商業周刊》舉辦大陸EMBA──教育的現況及趨勢講座,邀請兩岸企管名師參加。(左起鄭渝生、李樂德、許士軍、項兵、俞國定) (攝影者.楊文財 )

「大陸國營企業改革只剩三到五年時間!」「大陸許多民營企業死亡(關廠),都是『自己把自己給幹掉』。」「台灣企業尋覓全世界的角色,不如說是選擇如何以大陸為定位的全球化角色。」

八月三十日,在《商業周刊》社長俞國定的主持下,兩岸管理界知名學者:台灣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許士軍、北京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耶魯大學商學院(Yale Sch. of Mgmt)管理學教授李樂德以及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副教授鄭渝生,針對兩岸企業管理現況,以及管理人才教育的問題,進行一場高峰對談。

許士軍認為,台灣企業全球化是趨勢,卻與政府「根留台灣」政策衝突;項兵則指出,大陸企業正面臨國際企業「疾風暴雨」式的競爭,及本身體質要在短時間內改變的雙重壓力。以下為對談摘要︰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