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球化‧半球化‧全球化

二○○二年一月一日,台灣進入WTO,標誌著台灣與全球化正式全面接軌的開始。

這一開始,很多人知道,也都擔心的,是台灣農業的處境」」台灣的農業實在缺乏足夠的國際競爭力。是真的這樣嗎?當然是的!你說。好,那麼就讓我來為大家回顧一段台灣的經濟歷史。

記得否?日據時代台灣生產什麼、出口什麼?不就是米、糖、香蕉、香茅油、樟腦等統稱為農產品的東西嗎?台灣農產品可以外銷,甚至清末台灣樟腦出口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還是全球第一的哩,為什麼?一個重要的解釋是,全球各地參與國際經濟的競爭程度不高,很多都尚未起步,台灣不過是早了一步而已,這種狀態,相對於當前的「全球化」而言,不妨稱之為「弱球化」或「小球化」,在競爭程度不算激烈的弱球化階段,台灣農產品居然有一席之地。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