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科技大老闆種出來的菜,少吃!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科技大老闆種出來的菜,少吃!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科技大老闆種出來的菜,少吃!

撰文者:張瑀庭

蔬菜
蔬菜
來源:neonbubble@flickr, CC BY-NC-SA 2.0

媒體報導,有三十年歷史的台北國際光電展,今年第一次出現「植物工廠」參展,原本賣LED、液晶面板的高科技公司,竟然改賣起種菜設備來。

在毒澱粉、農藥殘留的問題三不五時被爆出來後,「植物工廠」就這麼「順利成章」地變成顯學。蔬菜種在無塵室,用LED燈當人工光源,具密閉系統又無菌無毒,可以克服病蟲害、天災和農藥…怎麼看都覺得棒透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錯,因為不用農藥,植物工廠產出的蔬菜,外觀乾淨漂亮,甚至標榜不用清洗就能吃。一切看起來如此完美,但卻不能改變它是「整形」出來的事實──這不是大自然孕育出來的蔬菜,是人類用人工培養出來的蔬菜。

不像陽光一天有固定的日照時間,用LED燈取代陽光,沒有日出日落的休息,也沒有向光背光之別,一天24小時猛照,要蔬菜拼命長大。這樣強迫生長出來的蔬菜,需要定溫控制,離開溫室後不馬上冷藏,很容易就枯萎。

我自己曾經做過實驗,拿一般有機蔬菜和植物工廠的蔬菜做比較,有機蔬菜在夏天可以放室溫一天沒問題,後者則幾小時就垂頭喪氣,因為溫度太高,養份轉換能力差,所以沒凍頭,生命力不如有機蔬菜。

再者,植物工廠阻斷大自然土地和氣候的養分,所以蔬菜的營養全都依靠外來的添加物。以「氮肥」來說,雖然戶外土耕蔬菜也用,但量不需要用那麼多。植物工廠的蔬菜氮肥多,讓生菜葉子偏薄不長肉,所以口感嫩,但不耐保存也會失去生菜該有的風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風險的地方是,許多植物工廠的經營者,把肥料的「配方」視為最高機密,相關機構也無從把關。農民是受農委會管轄,但科技業者又不是農民,既沒土地也不是戶外栽種,室內栽種就成了官方的三不管地帶。

雖然科技進步,能解決天災造成的糧食短缺問題,但我也不認同業者卯起來大肆宣揚,要消費者多多吃這種定溫、定濕、定營養、有標準作業流程人工蔬菜。至今,我還是愛天然食物,如果一定要有人告訴我,該吃什麼才好,比起人類,我更相信「蟲兒」們說的話呢!

作者簡介_張瑀庭

專業美食家,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目前是創新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助理教授。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目前除了在桃園創新科技大學教授餐飲文化,還常舉辦美食團、美食餐會等活動,也是新聞、電視節目常受邀的來賓。私下教授健康烹飪、演講,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臉書粉絲專頁「張瑀庭只吃好東西」、部落格「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室內種菜 led種菜 led種菜 led植物工廠 蔬菜工廠 植物工廠 室內種植蔬菜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
展開箭頭

專業美食家,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目前除了帶美食團、教烹飪、演講、上電視通告外,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臉書粉絲專頁「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