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副機師、工程師看見飛機問題卻不說,最終583人罹難⋯為何他們不開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副機師、工程師看見飛機問題卻不說,最終583人罹難⋯為何他們不開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副機師、工程師看見飛機問題卻不說,最終583人罹難⋯為何他們不開口?

副機師、工程師看見飛機問題卻不說,最終583人罹難⋯為何他們不開口?
1977年西班牙洛斯羅迪歐機場發生2架波音747飛機相撞的事故。圖位飛機相撞後,跑道上殘留的飛機殘骸。 (來源:維基百科(https://reurl.cc/LN2Mn3))
撰文者:簡鈺璇
經理人 2023/03/29
摘要

1.以沉默掩蓋問題,可能產生更大的悲劇。但工作者經常告誡自己「多講多錯」,因為講了可能成為主管的眼中釘、團隊的討厭鬼。

2.「沉默」的效益通常比「提出建言」更可預期,至少能維持現狀,但講真話的後果卻是未知的。

3.領導者要打破團隊成員的沈默,並不是跟團隊成員說「別怕,勇敢說就對了」這麼簡單,這種做法是把主動開口的責任歸屬在個人。

跟診時,護理師發現醫師未開一種促進早產兒肺部發展的藥物,正要開口提醒時,想起昨天醫師在大庭廣眾下斥責另一位護理師,為了怕被罵,護理師把話吞了回去,並安慰自己,寶寶會沒事的。職場上,你是否也曾遇過類似的狀況,想說的話,卻因為種種因素,最後選擇不說?

「沉默」似乎是員工面對問題常有的反應,《管理研究雜誌》(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3年刊載的一篇論文〈員工沉默的探索性研究〉(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mployee Silence)指出,有85%受訪者表示,工作上至少遇到一次「無法說出心中擔憂」的狀況。

工作者經常告誡自己「多講多錯」,因為講了可能改變現狀,成為主管的眼中釘、團隊的討厭鬼。權衡之下,沉默好像能替自己和組織帶來利益,至少團隊氣氛和諧、個人不會成為箭靶。但是,以沉默掩蓋問題,可能產生更大的悲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機艙內的沉默,造成583人罹難

1977年西班牙洛斯羅迪歐機場(後改名為北特內里費機場)發生2架波音747飛機相撞的事故(特內里費空難)。空難發生當天,大霧籠罩,荷蘭皇家航空(荷航)和泛美航空的機師難以看到彼此。

荷航的機師范贊頓(Jacob Veldhuyzen van Zanten)是公司當時最資深的飛行員,還是荷航的安全負責人,他有權發放機師的飛航執照。因班機延誤,范贊頓未取得空中交通管制(ATC)的起飛許可,就準備起飛。此時,副機師明知程序有誤,仍礙於權限不敢制止。

飛機滑行時,另一位荷航飛航工程師也注意到,塔台指示「泛美航空清空跑道要回覆」的訊息,代表當下跑道尚未清空,荷航起飛會有撞機的疑慮,但他看到機師聽到塔台回報後,語氣加重說:「喔,是的!」就不再質疑,沒有阻止飛機起飛。

直到飛機加速,機師才看到擋在跑道上的飛機,但一切都來不及了,荷航撞上泛美的飛機,583人不幸罹難。令人惋惜的是,副機師和工程師都察覺到起飛的風險,如果他們有膽識開口提醒機長,就有機會阻止這起悲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說話有風險,人就會選擇閉嘴

飛航工作風險高,為什麼距離死亡這麼近,機組人員仍選擇沉默呢?《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作者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指出,大家說話前,都會無意識的在「建言」和「沉默」間權衡,而沉默的效益通常比較可預期,至少能維持現狀,但講真話、後果未知;好的情況是大家同意、讚美你的建議,糟糕的感受是有人質疑你的看法。

再加上人們有「未來折現」(future discounting,低估未來得到的報酬)的心理效應,即使建言可能的效益(阻止空難)高於當前的風險(被機長罵),大家還是比較願意先度過「眼前的風險」,而不是做對未來有幫助的事情。

講真話所需要承受的風險,就是「人際關係風險」。《愈吵愈有競爭力》提到,指的是「出於好意的行為仍可能受懲罰」風險,共有4種類型:

1.人們不想因為「無知」被責難,因此該釐清的事情卻不敢問。
2.怕別人認為自己「無能」,所以想掩飾錯誤。
3.不願「找麻煩」,成為組織的討厭鬼,因此同事出錯也視而不見。
4.不想被認為是喜歡「唱反調」的人,所以壓抑自己,應和他人的建議。

然而,打破這些風險,並不是跟團隊成員說:「別怕,勇敢說就對了!」這麼簡單。艾德蒙森指出,這種做法是把「主動開口」的責任歸屬在個人。特內里費空難後,航空業調整了機師的訓練內容,更加重視機組人員的決策過程,鼓勵飛行員提出建議。唯有將「勇於發言」納入組織制度中,甚至成為企業的文化,才能消滅沉默殺手。

哪些情況會讓團隊覺得「多說多錯」?
哪些情況會讓團隊覺得「多說多錯」? (來源:經理人)

延伸閱讀:
向部屬坦承「我不會」並不遜!為何懂示弱的主管,會讓團隊更有安全感?
公司舉辦餐敘,總是尷尬又乏味?把握 3 個改進原則,重拾與人相聚的樂趣

*本文獲「經理人月刊」授權轉載,原文:比起反應問題,寧可保持沉默...哪種團隊會讓員工擔不起「說真話」的風險?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航空 領導 團隊 安全感 組織
經理人
經理人
經理人月刊
展開箭頭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