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用繁複程序防止員工鑽漏洞是「雙面刃」!公司做這事就能改善效率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用繁複程序防止員工鑽漏洞是「雙面刃」!公司做這事就能改善效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創新策略

用繁複程序防止員工鑽漏洞是「雙面刃」!公司做這事就能改善效率

用繁複程序防止員工鑽漏洞是「雙面刃」!公司做這事就能改善效率
繁複的文書申請流程,會扼殺員工的作業效率。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凱思・桑思汀
精選書摘 2022/12/13
摘要

1.淤泥效應在公家機關或民間企業都會出現,在企業經營方面,如果雇主能夠設法減輕員工的行政負擔,雙方關係也能有所改善。

2.以行銷角度而言,增加消費者使用優惠的阻力,加上消費者自身過於樂觀的態度,容易讓消費者放棄使用優惠。

3.找出淤泥效應的方法,可以透過編列執行成本的方式,不僅能省下不必要的開支,也能提升員工的作業流程,及優化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淤泥效應」一詞是凱思・桑思汀(Cass R. Sunstein)提出的概念,指進行任何事情的阻力,如員工申請加班、核銷報帳時,因為申請表單太繁雜,而使員工放棄做這件事。

如何減少拖慢作業效率的淤泥效應?我把這篇文章的重點放在政府作業上,但這套道理可以適用到廣泛的範疇:教育界也有很多淤泥效應,對學生、老師與家長都是傷害;非營利組織要是沒有淤泥效應,效率也會有所提升;在企業經營方面,如果雇主能夠設法減輕員工的行政負擔,雙方關係肯定也能有所改善。但在一開始,讓我們先談談淤泥效應對人們造成影響。 

簡化申請流程,就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意願

在美國,很多時候只要郵寄一些表單,就能得到一筆金錢收益。但申請過程需要先克服惰性的阻礙。講到這些表單,我幾年前買手機的時候就好好學了一次教訓。當時那支手機價格不菲,但附上一張申請表,寫著:只要寄回申請表,就能得到200美元。這不是很棒嗎!但我不知道把申請表丟到哪裡,苦苦找了2小時,實在找不到。 

企業老闆很清楚這件事。不論是在哪種市場,各種優惠券的實際使用率都非常低,一般落在10%到40%之間。代表大多數顧客不是忘了,就是根本懶得申請。有鑑於惰性的威力,這或許不讓人驚訝。但真正讓人想不到的是,對於民眾對自己會郵寄表格申請的可能性,卻樂觀到不切實際。「惰性」和「不切實際的樂觀」連手,是種惡魔般的組合,也是行銷的良機。商人可能會用高價賣給你手機或其他產品,但告訴你只要寄回某份表單,就能得到大筆退款。在消費者抱持著不切實際的樂觀,又受到惰性影響的時候,就成為一種聰明的策略,讓商人往往能把這筆錢留在口袋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有一項研究詳細記錄這項問題,研究名稱精準而有趣:「人人都相信會有救贖」。在相關研究中,民眾覺得自己有大約80%的機率會在期限內寄回表格,獲得退款。但實際的申請率只有31%。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為申請不難,但大部分人還是以為很簡單。

在這研究中,不同的受試者嘗試3種不同的方法,希望減少預測申請率與實際申請率之間巨大的落差。

第一組:明確告知受試者,在過去類似的群體中,申請率不到三分之一。

第二組:有2次明確的提醒,一次是在購買後不久,另一次則是在申請期限將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組:大幅縮減淤泥效應,簡化申請程序,不再要求需要列印並簽署認證頁紙本。

事實證明,這3種措施都不會讓民眾降低樂觀程度!3組受試者都覺得自己有高達80%的可能性會寄回申請表格。但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前2種方法都無法實際提升受試者的申請率。第一組的受試者,聽說其他群體的情形,顯然覺得:「這樣啊,可是那就是其他人啊,跟我有什麼關係?」而第二組,雖然經過「提醒」,讓受試者集中注意力,減少惰性的影響,但在這次實驗卻沒能發揮作用。 

其中,只有一種做法真正發揮作用,那就是「簡化」,也就是減少淤泥效應。這項做法對於民眾的實際行為有強烈的影響,光是讓郵寄申請更容易,就能顯著提升民眾採取行動的意願,申請率上升到54%左右。簡單來說,縮減淤泥效應,也就讓一切有所不同,大大改變民眾的行為。

揪出嚴重的淤泥:編列所有的執行成本

只要完成淤泥效應稽核,企業單位、政府機構就能立刻瞭解目前的淤泥效應太高,而且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現在有些要求無疑太過誇張,光是把造成淤泥效應的措施擺在眼前,就足以刺激推動各項改革。

對於民間企業而言,某些流程讓消費者很難購買某項產品,像是冰箱或汽車,企業或許就會想要簡化這項流程,藉此吸引更多顧客,得到好的名聲;此外,如果顧客提出客訴卻很難得到回應,整個消費體驗會大大扣分。因此,像是蘋果這類知名公司,都靠著各種創意、創新,希望減少顧客的等待時間,並且讓產品的維修更簡單。企業之間形成一種競爭,比誰能率先成為無淤泥效應的企業,流暢解決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事。

但在另一個極端,則是企業可能早就發現某些淤泥效應其實符合自身的利益,所以就算做了淤泥效應稽核,也不會想要縮減淤泥效應。其中一種厲害的賺錢手段,就是讓顧客非常容易加入訂閱,但想退出的時候卻又需要填寫繁雜的表單,使顧客落入淤泥效應、想走都走不了。經過仔細測試,或許就能看出這是一種最佳策略。至於如果在客訴的處理流程當中加進一定程度的淤泥效應,不但可能過濾掉不合理的客訴,而且就算客訴有理,或許還能省下一點錢。我們不難想像有一些情境,淤泥效應反而有益於企業的競爭利益。

但在這裡問題仍然存在:這是不是一種行為市場失靈(Behavioral market failure),適合透過法規加以干預?而答案通常是肯定的。

美國每年都會編纂一份「資訊蒐集年度預算」,這份由資訊法規辦公室編纂的預算,蒐集每個單位的行政負擔、加以匯總,涵蓋整個聯邦政府。無論哪個國家的政府,應該都不難訂出類似的資訊蒐集預算,將文書作業負擔進行編目。有些負擔可能還是合理需要,可能最嚴重的淤泥效應,反而還不是文書作業,例如把時間浪費在排隊上。但對政府來說,訂出資訊蒐集預算會是個重要的開始,可能會展開縮減淤泥效應的措施。

民間機構也該編列類似的預算,就算只是內部參照也行。另外,像是採取公開透明的做法,也可能是個好主意。像是銀行、保險公司、醫院與出版社,減少淤泥效應就能省下大筆開支,也能改進與民眾往來的體驗。這裡最值得強調的或許就是醫院,如果醫院有淤泥效應,不但會大大影響病患及家屬的心情,甚至可能會損害健康,危及生命。

書籍簡介


《淤泥效應:解開制度的束縛,重新找回組織執行力》

作者: 凱斯‧桑思汀 Cass R. Sunstein
譯者: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21

作者簡介
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


哈佛大學法學院羅勃‧沃姆斯利大學講座教授(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行為洞見與科學科技顧問小組主任。曾任歐巴馬總統的白宮資訊法規辦公室主任。著有《成本效益革命》(The Cost-Benefit Revolution)、《改變的發生》(How Change Happens)、《推出你的影響力》(Nudge,與理查‧塞勒合著)等書。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管理 流程 員工 效率 表單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