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看熱鬧?看門道?知名連鎖餐飲前總經理談《來吧!營業中》經營眉角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看熱鬧?看門道?知名連鎖餐飲前總經理談《來吧!營業中》經營眉角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看熱鬧?看門道?知名連鎖餐飲前總經理談《來吧!營業中》經營眉角

看熱鬧?看門道?知名連鎖餐飲前總經理談《來吧!營業中》經營眉角
《來吧!營業中》是一檔餐廳實境秀,由6位藝人從無到有打造一家餐廳。 (來源:Facebook @來吧!營業中)
撰文者:鄭志豪
獨立觀點 2022/05/13
摘要

1.《來吧!營業中》是一檔由庹宗康、姚元浩、炎亞綸、楊銘威、鬼鬼、顏佑庭等6位藝人參演的實境秀,節目內容是要從無到有打造1家餐廳。

2.本文作者為知名連鎖餐飲集團前總經理,輕鬆觀影之餘,也從中得到不少體悟,正好和現實生活及工作挑戰相互輝映。

3.從《來吧!營業中》播出內容,可以看出3個面向:企業經營的「骨感現實」、職場溝通、餐飲業的成長思維。

從無到有打造出1家餐廳,你覺得會有多困難?在最新實境秀《來吧!營業中》,庹宗康、姚元浩、炎亞綸、楊銘威、鬼鬼、顏佑庭等6位藝人,將親身體驗這個挑戰有多難。

有天吃飯時,順手打開Netflix,好奇點進去看了看最近猛打預告的實境秀《來吧!營業中》,沒想到一看欲罷不能,接連看完了4集。與其說是基於娛樂效果的認為好看,不如說是從中得到不少體悟,正好和現實生活及工作挑戰相互輝映。

首先要說明一下前提,以防有些藝人或粉絲沒看清楚就先翻桌。正如所有實境秀一樣,我相信多數的參加者都有不同的面向,而不只像鏡頭前呈現的一樣;實境秀為了增加可看性,亦會把焦點放在參加者的失誤和衝突,所以我們很難看到完整的實際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這篇文章提到的感想,當然也只就螢幕上看到的狀況而定,不代表我對藝人或整家餐廳的想法,整篇文章的重點更不在於他們的個別表現,而是在輕鬆觀影之餘,能在經營或管理上能有所啟發。

第一面向:看企業經營的「骨感現實」

首先,第一集在餐廳預定地的拆除清運成果,很讓我驚艷。我對節目營造的驚訝效果不太埋單,但我很佩服藝人的戰力。真的經營過一家店的朋友就會知道,拆除清運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請專業師傅來做,拆除清運大概就要2天,更別說是在石門那麼偏僻的地方了。他們不是熟手,預算有限,又不見得有適合或熟悉的工具,卻只花2天就能做到那種程度,真的很強,這也是我一開始沒什麼興趣、卻忍不住繼續看下去的主因。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之處,是第一天3600元的微薄預算,這筆錢包括了拆除清運工程,以及當天的吃住花費,真的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卻讓人想起業界真實狀況。

我曾在一家美商服務,業績大幅竄升之際,我們被美國總公司砍了上億的預算,但我們後來還是成為台灣市占率第1名;我也待過一家法商,同樣是名聲響叮噹的業界龍頭,但我負責的單位在前任遭遇重挫,所以我上任時,被要求盡可能一毛錢都不要花,但我後來還是成為全球各事業單位的成長率冠軍。說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年營收幾十億的生意,卻連申請6千元的費用都被打回票,應該多數在跨國企業服務過的朋友,都沒有遇過那麼誇張的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個更實際的建議,那就是:走到哪裡都一樣。理想或許很豐滿,現實永遠很骨感。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開餐廳如此,開其他類型的公司也一樣。

1.先忘掉場面或形象,著重在如何運用有限的錢,創造最大的投報率。
2.永遠不要把最後一分錢也花光,因為你永遠會有不時之需。
3.永遠都不要認為有什麼事是不可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曾參與一個全球等級的商展,但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從承租攤位、設計展場、到布置場地,動輒100、200萬跑不掉。但我當時既沒預算,老闆也說「沒預算就不要去」,我後來千拜託、萬拜託,讓他同意我去參展、設了1個攤位。知道我花了多少錢嗎?我只花了10萬。所以,永遠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

第二面向:看職場溝通與不可取代性

接著,來到實境秀的第3集。鬼鬼認為自己要發表意見時,被姚元浩企圖摀住嘴,她認為這是不被尊重的行為;當客人上門試菜,外場的她因為同色盤子不夠而著急,一直在廚房轉啊轉、逼大家給她一個解決辦法,但她又不願意接受其他人的建議(用不同色的盤子出菜),最後姚元浩顯然生氣了,於是就叫她出去。聽到「出去」一詞,鬼鬼更怒了,大家在廚房吵了起來,連客人都聽到廚房裡的大聲爭執,相當尷尬。

再次強調,我不是要批評鬼鬼個人,但她當時的那些行為,很值得許多人在職場引以為戒。

不管是被摀嘴、被人叫說「出去」、或只是別人說話口氣不佳,很多人都會像鬼鬼一樣,認為自己「不受尊重」,然後開始生氣,覺得受委屈的自己當然應該發洩。但是,所謂「不受尊重」、感到「生氣」、開始「指責別人」,這3個引號當中的感受和行動,真的有因果上的必然嗎?除了當場發飆、隱忍不發,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選擇?與其著眼於當下的感受,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才是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向。

況且,姚元浩的主廚角色幾乎無可取代。相信在餐廳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如果這是一家真正的餐廳,怎麼會有人得罪主廚?換一個場景來說,就算是在不同型態的企業,其中有著高度不可取代性的員工,態度更囂張跋扈者大有人在。當我們在公司遇到這些人時,總要設法找出一種能和對方溝通的方式,而不是期待對方一定要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來對自己說話。

更具體來說,鬼鬼上菜時的舉動,可以從3點下手:

1.著眼於自己當下「能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更不是期待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2.帶著解決方法去問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要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3.以顧客的期望為依歸。想想外面的客人聽到廚房爭吵會有什麼感受?不論是在餐廳或任何公司,當員工把自己的感受擺在顧客之前,那也不用談什麼顧客導向、客戶滿意度了。

第三面向:看餐飲業的成長思維

我自己也在一家連鎖餐飲業服務過,很了解箇中辛酸。可別以為我服務過的是平價連鎖,就不會知道服務是怎麼一回事。

我最近才去了一家頗有名氣的熱門餐廳,走的是精緻高雅路線,人均消費超過4千。想不到,用餐體驗令人失望,服務面尤其低於我和同行友人的期待,真的很意外。

假如要把用餐過程所有光怪陸離之處都寫出來,只怕寫個幾千字都不夠。就拿用餐快結束前,一位女服務生與我們的對話來說吧!當時,她親切地來問「今天有吃飽嗎?」我們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於是頓了一下說,「所以這個意思是沒吃飽嗎?」接著雙方陷入幾秒鐘的尷尬沉默,然後她才接著說,「這樣就有肚子可以空著吃甜點了。」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但接下來的甜點也就是一個布丁,顯然和填飽肚子有相當差距。

是我們的食量太大了嗎?我們吃完布丁後,發現鄰桌客人也對另一位服務生提出吃不飽的需求。後來上網一查,發現不只1則評論說吃不飽。顯然,這家餐廳不應該不知道這個狀況,但置之不理也就算了,就連教導服務人員用比較舒服的回應方式都沒有,甚至也沒有其他因應作為。

不只如此,服務的細緻度也不夠。在上酒時,我們除了問服務生一些與酒相關的問題外,還有問:「這個酒瓶可以帶回去嗎?」服務生回答,當然可以;但我們用完餐時,我們忘記帶了,也沒有服務生來提醒我們。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只有在我們用餐時主動來結帳,我們用完餐後,沒有任何一位服務生來送客,就讓客人自己離席了。

我當然也知道,人有錯手、馬有失蹄,這明顯就是人手不足或訓練欠佳的問題,但我不禁要說,《來吧!營業中》老屋La’vou的外場服務水準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但這是在知名餐廳也會發生的事。

而不管是對哪家餐廳都一樣,重點不在於犯錯本身,而在於能不能持續改進,來呼應顧客的需求。相較之下,我提到的另一家餐廳,雖然名氣很大、據說天天滿座,但假如不能發現並改進持續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它的前景不見得會比一家藝人玩票性質經營的餐廳更好。

那麼該如何讓老屋La’vou的餐廳經營團隊運作得更好呢?我建議他們可以參考貝爾賓的團隊角色,有別於功能及職掌上的分工,能把9種不同的貝爾賓角色做出清楚的分野及共識,相信一定可以運作得更好。

作者簡介

鄭志豪

當過記者、送過快遞、賣過消費性用品、曾任知名輪胎亞洲區自行車胎銷售經理、知名連鎖餐飲總經理,現為講師,「一談就贏」談判課程創辦人。

擅長針對各類型企業的談判、銷售、及團隊管理。通過美國哈佛大學談判學程(Harvard PON)、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銷售管理(INSEAD LESF)認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編整,原文出處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餐飲業 實境秀 餐廳 來吧!營業中 Netflix 老屋 經營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