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做不出來的……,」副總編輯曠文琪形容本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碎鏈時代」的製作難度。
「這三個現場,都是全球獨家,沒人去過,非常珍貴。如果不是從台灣出發,我相信美國記者也做不出來;因為蘋果供應鏈就在台灣,這家全球最指標的企業離開中國工廠後的追蹤紀錄,大概只有商周能做出。」
要搶先曝光蘋果供應鏈的移動,是很敏感的,如何突破?主筆黃靖萱、記者侯良儒,前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突破企業高層心防,聯手進行一場逾四千公里的長征,才完成了這份關鍵報告。
「我本來以為做不出來的……,」副總編輯曠文琪形容本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碎鏈時代」的製作難度。
「這三個現場,都是全球獨家,沒人去過,非常珍貴。如果不是從台灣出發,我相信美國記者也做不出來;因為蘋果供應鏈就在台灣,這家全球最指標的企業離開中國工廠後的追蹤紀錄,大概只有商周能做出。」
要搶先曝光蘋果供應鏈的移動,是很敏感的,如何突破?主筆黃靖萱、記者侯良儒,前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突破企業高層心防,聯手進行一場逾四千公里的長征,才完成了這份關鍵報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