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 綠電趨勢不可逆,增加供應量、價格合理化為最大挑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 綠電趨勢不可逆,增加供應量、價格合理化為最大挑戰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焦點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 綠電趨勢不可逆,增加供應量、價格合理化為最大挑戰

品牌實驗室
2023/07/06

全球對於綠電的需求急速飆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要角,更是面臨迫切的能源轉型需求。然而,綠電的供應量遠遠趕不上需求,該如何增加供給量,並建立健全的綠電交易市場,讓產業界買得到價格合理的綠電?

同時,用電大戶在進行能源轉型時,除了買綠電之外,利用廠房土地自建發電設備,效益如何?用電大戶除了設法節能,又能藉著擁抱綠電,創造哪些新商機?

為了促成台灣加速發展更加健全的綠電交易市場,日前(6月20日)商周集團與歐洲商會、RE100倡議組織、CDP(碳揭露計畫)、資誠、WindTaiwan合作舉辦《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針對國際趨勢、台灣政策、產業界能源轉型挑戰、綠電與地方的共生等議題,有深入的探討。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針對國際趨勢、台灣政策、產業界能源轉型挑戰、綠電與地方的共生等議題進行探討。由左至右分別為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台泥儲能科技副總黃義協、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華南銀行副董事長林知延、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商業周刊總編輯劉佩修、經濟部標檢局組長黃志文、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

台灣將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2025年達29GW

在政策面,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到場進行政策說明。鄭文燦指出,歐盟CBAM十月開始第一批實施,將影響國內產業。而經濟部的目標是持續增加綠電發電量,預定2025年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達到29 GW(百萬瓩),其中風電將達到5.6GW。而行政院的目標,是持續增加綠電發電量,使綠電價格合理化,讓中小企業也買得到綠電。

經濟部成立政府擔保機制,協助業者購綠電

王美花則表示,經濟部將持續協助中小企業用平價買到綠電,也將建立綠電團購機制,讓沒有獨力電號的服務業或商辦大樓租客也買得到綠電。王美花也表示,經濟部已核定政府擔保機制,由綠色建設基金擔保綠電買家。此外,綠電憑證的「電證合一」制度也可望修改。

歐洲商會主席:台灣監管環境影響綠電進展

針對台灣的再生能源投資環境,歐商則表達擔憂。他指出,例如陸上風能的環境影響評估要求從250米增加到500米,影響了開發中的50%陸上風能項目,這進一步增加了開發商獲得項目許可的不確定性。

標檢局:「綠色租賃」制度協助中小購買綠電

經濟部標檢局組長黃志文則指出,經濟部目前正推動「綠色租賃」,也就是由房東主動購買綠電,再轉售給承租戶,以便解決租戶無法購買使用綠電的問題。他表示,未來垂直整合完成後,將有效提升商辦大樓內中小企業的綠電使用率,讓部分企業有機會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RE100主席:企業對綠能需求龐大,將帶來無數機會

RE100主席Sam Kimmins則表示,RE100成員的總綠能需求,是台灣年用電量 1.5倍,這顯示出企業對綠能的龐大需求。他認為,台灣持續走在正確道路上。他表示,隨著交通和工業設備電氣化,持續到未來7年,電力需求將增加超過2倍,這將為基礎設施帶來重大挑戰,但也將帶來無數機會。

Bloomberg:再生能源成本開始低於熱電廠

Bloomberg NEF亞太區研究總負責人Ali Izadi在演講中指出,在過去5年間,風能和太陽能均化能源成本的全球基準,首度低於新型熱電廠。他認為,購買大量綠電仍是能源轉型的基礎,

啟碁科技:廠房自建發電,積極導入綠色電力

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則表示,根據全球可持續發展倡議(GeSI)的估計,新的資通訊技術將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從而每年至少減少二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啟碁本身為降低碳排,特別在各地的廠房增設自發自用的太陽光電,積極導入綠色電力使用。

雲豹能源:綠電趨勢不可逆,用電大戶自建綠電及儲能,具長期效益

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指出,用電大戶進行能源轉型的方式,包括設置再生能源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建置儲能設備、繳納代金等四種。企業如有來自供應鏈的綠電使用需求,可以透過自建太陽光電設備,也可將土地或屋頂出租給綠電開發商。

趙書閔也指出,能源局於今年一月祭出誘因,鼓勵用電大戶自行建置儲能系統,加入台電調度,滿足一定條件即可獲得電價優惠。雲豹能源目前已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建置小型儲能系統,商業模式未來將可大量複製。

台泥:轉型全方位新能源集團,協助中小企業解決購電困境

台泥儲能科技能元超商副總經理黃義協指出,台泥企業團以「減碳增綠」為永續發展策略的核心概念。在創能方面,台泥在風力、光電、海洋發電、地熱等領域同時並進,如今已成為全方位的新能源集團,並積極投入歐洲市場。他指出,台灣中小企業在綠電購買與出售上,面臨諸多困境,包括:綠電購電成本高、供應量少、信用評等不足、CPPA簽約年限長等。台泥因此成立「能元超商」,提供綠電匹配最佳化客製方案,且可以小量、短約購電。

企業自建綠電,需評估機會成本

在專家對談中,而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副主席王秀雲則認為,台灣缺乏土地可設置更多太陽能板,建議應考慮成本更低的陸上風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再生能源事業服務部副總經理蔡宗達指出,2022年綠能轉供量比2021年增加了60%,但遠低於市場預期。因此企業除了轉供綠電或購買綠電憑證之外,只能自建發電。但他也點出企業自建綠電的困難,包括對於電業的不熟悉、設置發電設備的土地取得不易,以及後續營運問題等,企業需要評估機會成本,再決定是否自建綠電。

針對綠電供應問題,多位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小企業亟需政府出面解決信用擔保與綠電電價問題,才能維持未來永續競爭力。

企業購綠電困境解方:
多元創能、地方共生,解決中小企業綠電荒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下午場次聚焦於探討用電大戶以外的企業,如何突破綠電採購瓶頸,並研討在加速開發綠電時,如何與地方共生共榮。

離岸風電協會:建議台灣建立新的綠電交易制度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指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正面臨四大瓶頸,包括:餘電供應風險、轉供程序冗長、備用供電容量,以及綠電買方信用評等。他舉例:台灣的0元競標機制,對企業綠電採購契約(CPPA)可融資行性要求嚴謹,導致多數企業購電不易。
此外,售電方對於綠電買家要求信用擔保,然絕大部分國內企業須取得銀行或國家支持,才能取得綠電購買信用擔保。他認為,為了解決這些瓶頸,針對現有的綠電轉供制度,可以調整台電餘電制度,增加保底收購。針對綠電買方的信用評等,則建議由公股銀行協助。

北市環保局:多元方式推動太陽能
以城市為單位的碳管理策略,是淨零轉型的重要基礎。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指出,根據2021年的盤查,臺北市溫室氣體來源有75%來自電力的使用、15%來自燃燒汽油、5%來自燃燒天然氣;顯而易見的,採用綠電將是臺北市減碳的關鍵。

吳盛忠認為,要做到淨零碳排,需同時發展創能、儲能、節能。在創能層面,可採用多元方式推動太陽能,例如,利用建築物牆壁與高架橋隔音牆建置太陽能板等。目前在北投區,也開始有宮廟設置太陽能發電,能達成用電自發、自用、自足。

國泰人壽:推動綠色租賃2.0,並結合儲能
針對租戶使用綠電議題,國泰人壽副總郭文鎧指出,辦公場合幾乎九成碳排都來自電力,因此許多辦公室租賃市場承租戶都希望使用綠電。台灣中小企業不會是一棟大樓的擁有者,通常只擁有部分,或採租賃方式,沒有能力單獨與台電與其他電力廠商洽談綠電採買事宜。此時,「綠色租賃2.0」將是更好的解方。

有別於101大樓模式,個別租戶自行買綠電,複雜度與管理成本都較高。綠色租賃2.0模式,則是由大樓管理委員會擔任綠電採購者,出面團購或統購綠電,再把綠電分配給大樓的客戶,如此一來,將更簡單,也更有彈性,有助推動綠電使用。國泰人壽未來也將在全台各地主要辦公商圈推動綠電服務。

台灣氣候聯盟:台灣應考慮擴大陸域風電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指出,全球氣候科技投資約820億美元,台灣應投入發展相關商機。與會講者也建議,除了近期大力發展的離岸風電,台灣應考慮擴大陸域風電,增加綠電選項及發電量。

綠電與地方共生,成為關注焦點
由於台灣土地有限,設置綠電發電設備,屢屢引發擾民爭議與生態疑慮。在專家對談中,多位與會專家特別強調綠電與地方共生的重要性。

綠電與地方的角色至關緊密,除了政策面的支持,更需要與地方社會的充分溝通,啟動正向循環。圖由左至右為台灣氣候聯盟彭啟明秘書長、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指出,開發綠電時,一定要顧慮社會的觀感,好好與在地社區好好溝通。例如,有人建議在墓地建立太陽能,便遭當地民眾以破壞風水為由反對。所以,如何化解在地民眾認知、觀感的疑慮,是開發綠電最重要的前置工作。

中租策略長廖英智也表示,工商農業場域的太陽能發電設施案場已經相當普遍,所以中租開始往住家屋頂發展,但挑戰頗多。中租借助英國、新加坡的經驗,持續發展家戶型太陽能光電,期望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則表示,台灣可發展陸域風電的地區,幾乎都已飽和,其他地方都有噪音的問題,但政府已取消沿岸才能設置風電機組的限制,只要是台灣領海,都可發展。他也認為,發展綠電一定要讓利,發展周遭共榮區,才是長久之計。王耀庭指出,台電非常歡迎民間企業發展家戶型太陽能光電,因為這符合自發自用的精神。

購電媒合會:多元綠能方案,協助企業加速轉型

在《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中也舉辦購電媒合會,由台泥儲能科技、雲豹能源、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達昇能源、伊比羅德拉等重量級再生能源業者參與,同場說明綠能方案及策略建議,為亟需購買綠電的企業提供選擇方案,獲得與會企業一致好評。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直播回播

商周#ESG專區

綠電買家知識網

ESG 綠電團購 淨零碳排 綠電 用電大戶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