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整理包/普發現金6000元今起開放郵局領 8大QA一次查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整理包/普發現金6000元今起開放郵局領 8大QA一次查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整理包/普發現金6000元今起開放郵局領 8大QA一次查

整理包/普發現金6000元今起開放郵局領 8大QA一次查
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4月17日起至10月31日開放郵局領現。 (來源:聯合報)
撰文者:周彥妤 、 楊德宜
聯合新聞網 2023/04/17
摘要

1.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今天起至10月31日開放郵局領現。全台鄉鎮及離島地區郵局據點都可以領。

2.第一週採臨櫃領取人身分證統一編號/居留證統一證號尾數單雙數分流措施。

3.到郵局領現要攜帶發放對象的健保卡。

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17日起至10月31日開放郵局領現。聯合新聞網針對民眾可能會有的疑惑整理成問答集,供方便查詢、參考,實際情況以官方公布版本為準。

問:每間郵局都可以領嗎?

答:是的,民眾可於郵局營業時間至郵局櫃檯領取,共有1298間郵局據點,遍布全台鄉鎮及離島地區,請民眾視自己方便時間就近領取,其中280間郵局周六也有營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我直接去郵局就可以臨櫃辦理嗎?

答:郵局領現期限自4月17日起到10月31日,4月17日至22日採臨櫃領取人身分證統一編號/居留證統一證號尾數單雙數分流措施,單數於周一、周三、周五;雙數於周二、周四、周六至各地郵局臨櫃辦理。如果你年滿65歲,或是身心障礙者,就不受分流限制。

問:身分證分流措施會到何時?

答:初估到第二周(4月24日至29日)應不用分流,但屆時仍以250萬人為分水嶺,隨時因應修正,只要尚未領取人數低於250萬人,就不分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到郵局領現要帶什麼證件?

答:領有健保卡的民眾,要攜帶發放對象的健保卡。若委託他人代為領取,除攜帶發放對象健保卡外,代領人也須攜帶身分證、居留證或健保卡等具照片的身分證明文件。

問:孕產家庭怎麼辦?
答:為照顧國內孕產家庭,10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國內出生並領有出生證明的國民,備妥出生證明及其生母或生父之身分證明文件,家屬也得於明年1月31日前至郵局領取。

問:是否有數位引導服務,輕鬆領現金嗎?

答:民眾可先下載「行動郵局」APP,透過4步驟即可完成,首先在該APP點選查詢郵局ATM,其次選擇附近郵局ATM,再點選「導航」至最近郵局ATM,點選「全民共享普發現金」,最後插入金融卡按畫面指示操作。

問:郵局大排長龍,我想改用ATM領,可以嗎?

答:可以透過網路進行登記入帳,或至鄰近貼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識別貼紙的ATM領取;民眾如採登記入帳,自4月11日起,在當天下午6時以前上網完成登記,且金融機構帳號無誤,即可當天入帳。

問:還要注意什麼?

答:政府不會發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錢或登錄,也不會電話要求到ATM或網路銀行操作轉帳,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千萬不要上當,以免個資被竊或遭詐騙。如遇可疑網站或訊息,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資料來源/財政部、中華郵政提供

郵局領現4月17日至22日根據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統一證號尾數進行分流。
郵局領現4月17日至22日根據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統一證號尾數進行分流。 (來源:財政部)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戶政搞烏龍?身分證字號與過世者「完全相同」 男到郵局洽公才知情
「直接入帳」領6000全數撥款完畢 沒領到的可以這麼做
財政部宣布4月17日開放郵局領6000元 領取流程一次看
郵局領現金6000元下周開跑 財政部提醒注意這幾點

責任編輯:劉怡廷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財政部 普發6000 郵局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展開箭頭

聯合新聞網 (udn.com)於 2000 年成立,以成為中文市場頂尖全面內容服務提供者為目標。透過優質內容、資源整合、客製服務及市場開發,提供更多元及全面的資訊服務解決方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