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彭博》評台灣防疫韌性跌至44名!老總:從策略管理面看,有這4個問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彭博》評台灣防疫韌性跌至44名!老總:從策略管理面看,有這4個問題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彭博》評台灣防疫韌性跌至44名!老總:從策略管理面看,有這4個問題

《彭博》評台灣防疫韌性跌至44名!老總:從策略管理面看,有這4個問題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黃齊元
摘要

防疫韌性被降評、面對疫情處理從策略管理層面看,台灣有以下4個問題:

1.沒把防疫當作重要國家戰略。

2.太過於自滿,誤判疫情。

3.缺乏膽識、不願長期投資。

4.缺乏完整解決方案,沒有打造防疫生態圈。

新冠疫情嚴重,雖然近期台灣狀況稍微好轉,但還是造成很多死傷,我周圍至少有3位朋友家人不幸過世,可見疫情已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最近彭博全球53個國家防疫排名,台灣排名第44,從天堂跌落地獄。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共有13個國家超越台灣,優等生是紐西蘭(2)和澳洲(7),接下來是中國大陸(8)、南韓(10)和新加坡(13),日本(23)和香港(30)比較差,台灣連伊拉克、伊朗、泰國和越南都不如,只贏印尼、印度和馬來西亞。

另外還有一個排名,即全球Covid-19確診死亡率,台灣排名全球第10高。以上提到的亞洲國家沒有一個列名其中,主要都是南美洲和非洲國家如秘魯及索馬利亞,台灣是亞洲最糟的地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美國2/3人口已施打一劑疫苗,因此成功從廢墟中站起來,防疫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一。過去死傷慘重的英德法等國,現也逐漸恢復正常。

中國大陸每天可施打2千萬劑疫苗,平均每5天可施打一億劑次,到7月初總施打人口已達12億劑次,速度為全世界之冠。雖然大陸總接種疫苗人口比例只有40%,不如美國65%,但因為「速度」和「數量」,已形成一層社會防護網,反觀台灣現在只有10%。

把政治放一邊,從策略管理觀點,台灣的確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主要是以下4個層面出了問題:

第一、沒把防疫當作重要國家戰略

Covid-19是人命交關的戰爭,而不只是一場戰役;這就有賴CEO的領導力,在困難時刻做困難決定,比如說以色列在關鍵時刻以二倍價格大量搶購疫苗,走出危機。台灣的疫苗作戰停留在衛福部層次,而且沒有跨部會、跨黨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太過於自滿,誤判疫情

任何作戰都牽涉到資源部署,台灣兵力配置錯誤,最大原因在於輕敵。全世界有10個以上媒體,批評台灣過於自滿,犯了輕敵的錯誤,時代雜誌最直接,指出台灣是全世界最會吹牛的國家。

第三、缺乏膽識、不願長期投資

現在看起來,由於Delta變種病毒,未來可能要打第3劑,甚至以後每年都需要打,所以台灣至少還缺4、5千萬劑疫苗,數量絶對不夠。AZ曾找台灣合作成立代工基地,生產三億劑疫苗,政府認為1億劑就夠了,「有人不太喜歡」,結果AZ棄台赴泰。

第四、缺乏完整解決方案,沒有打造防疫生態圈

從現在看來,快篩、普篩、醫院、疫苗都是關鍵,光靠一招一式並沒有辦法打敗病毒,就像企業無法只靠一個明星產品,就取得長期戰略利益。

當今策略管理思維,已走上「平台經濟」和「生態圈」,必須提升整體環境適應力與競爭力,而非依賴單一企業或個人。面對全世界未來高度不確定性,企業組織必須有很強的「韌性」(Resilience),否則系統隨時可能有停擺危機,就像美國近期經濟氣復甦,但亞洲生產和航運供應鏈出了問題,即使漲價也沒有貨可以賣。

將近700條人命的代價,如果有什麼教訓,那就是「同島一命」,我們都在一條船上!台灣如果想真正走出危險,必須從觀念、組織與戰略上徹底改造。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而不只是郭董或護國神山而已,疫苗是短期疫情的終結,卻是長期抗戰的開始。

責任編輯:易佳蓉

誤判疫情 AZ代工 防疫韌性 彭博
老總的兩岸手札
老總的兩岸手札
黃齊元
展開箭頭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

黃齊元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