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金融時報:「北京非常敏感,但台灣值得西方國家支持!」為什麼?

1.雖然要在國際上完全承認台灣的國際地位不太可能,但如果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支持台灣,仍有機會對北京產生影響。
2.可採取的策略有:頻繁與台灣互動、鼓勵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捷克參議院院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通常不會與甘迺迪相提並論。然而,週二(1日)歐洲高級官員罕見地參訪台灣立法院時,他回應了1963年美國總統在柏林的講話,用中文對立委們說:「我是台灣人。」維特齊的言論反映出,西方國家越來越反對中國對台灣施壓。中國政府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一名高官也已經承諾,將與台北展開新的經濟對話,美國還解密了有關對台安全保證的細節文件。
可以想像得到,這些舉動惹怒中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柏林期間表示,捷克參議員訪台已經「越過紅線了」,將為此付出「沈重代價」。但美國和歐洲盟友向台北發出「精心調整」(carefully calibrated)的支持訊號是正確的。
幾個月來,中國一直加強對周邊地區的侵略。中國士兵與印度軍隊在邊境發生衝突。北京方面也加大了控制南海的力道,且在香港實施了嚴苛的國家安全法,破壞了它曾提議作為台灣模範的「一國兩制」,中國軍機和軍艦也曾多次威脅台灣島的空域和水域。
儘管北京非常敏感,但台灣值得西方支持。在擺脫威權主義30年後,它已經成為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台灣科技業是全球供應鏈的支柱,經濟實力也不輸給G20中的任何經濟體,台灣在控制COVID-19疫情方面取得成功,代表其中有很多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分享。
要在國際上完全承認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會引起中國大陸的攻擊。大多數國家的政策都承認北京的立場,也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承認台灣的主權。民主盟友必須和中國及台灣保持微妙平衡,既要向台灣表達支持,又不能引起中國報復。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頻繁訪問台灣,像是維特齊和美國衛生部長阿札(Alex Azar)——後者上個月來台,是40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如果數十個國家同時升級與台互動,中國對他們的「懲罰」反而會讓北京被孤立。西方政府也可以反擊中國的恐嚇。週二,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針對中國外交部長警告捷克一事表態,認為歐洲國家應該回應王毅的威脅。
西方民主國家應該鼓勵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抵抗中國的反對。2016年,台灣在北京的壓力下,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後來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表示其中仍有轉圜餘地,其他國際組織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台灣應該要被加入公共衛生、科技供應、網路安全等非官方論壇。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越來越多人擔心,川普政府將升級中美之間的緊張情勢,以獲得選票。目前為止,儘管有跡象表明,對華鷹派仍在白宮佔據主導地位,但美國最近的對台政策小心翼翼保持平衡。美國、歐洲和台灣的最佳利益在於,在美國大選後,仍保持這種狀態。
責任編輯:張庭瑋
《金融時報》是全球領先的新聞機構之一,致力於向商業菁英和企業決策者提供商業、經濟、市場、管理和科技新聞,因其權威性、完整性和準確性而獲得國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