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中油、台塑相繼中鏢,520的前測攻擊來了?專家揭病毒真實野心

1.中油與台塑在4、5兩日接連遭到惡意程式攻擊,國內兩大石化業巨頭同時出現資安事件,引起各界關注。
2.中油與台塑,皆是我國關鍵基礎設施名單上的重要要角,本次的資安事件,顯示此類設施已成惡意程式的攻擊重點之一。
這是一連串巧合,還是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序曲?
5月4日、5日,幾乎是國內唯二石油供應商、掌握全台超過2,400家加油站的中油與台塑,不約而同地遭到惡意軟體攻擊,前者一度因此暫停旗下行動支付App功能,甚至,2019年營收逾660億元的記憶體封測大廠力成也同時傳出遭駭客攻擊。
目前國安單位已關注相關案件,真相仍在調查中。但一連串資安事件,發生在台灣因疫情而牽扯進美、中政治角力,又適逢520總統就職前的時刻,格外觸動眾人敏感神經。
而且,不像過往是科技、金融行業容易被駭客鎖定,這次卻是石化業者被攻擊,接連的「巧合」,透露出什麼警訊?
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點出,兩大石化業者遭駭,其中關鍵字,就是「關鍵基礎設施」。
這些過去被認為離高科技很遙遠,可能從未想過會捲入資安戰爭的業者,恐怕將成為未來資訊戰的要角。
林盈達分析,過去駭客攻擊目標最早是政府單位,後來變成高科技產業,最近他們的眼光,則漸漸移到關鍵基礎設施,中油與台塑兩大供油業者,就在此名單上。
為什麼現在駭客喜歡攻擊這些基礎建設?答案是:這對社會造成的損傷,遠比高科技公司賠錢嚴重。
先看「關鍵基礎設施」是什麼?根據行政院定義,指的是若受到人為、自然損害,將影響政府與社會運作,造成人民傷亡、財產所失,甚至導致經濟衰退、環境改變等重大後果的設施。
例如,輸送石油的中油與台塑,配送電力的台電,提供通訊的基地台設備、疏通人流的鐵路等交通工具,以及科技園區、銀行金流,都屬於關鍵基礎設施範疇。
KPMG台灣資安官、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謝昀澤解釋,過去石化業資安事件少,一是因石化業等傳統產業,數位化比例相對低,二是此類產業採用的工業控制系統,過去都是封閉式設計,不過,在工業4.0與智慧製造等浪潮下,這類系統也開始逐漸連上網路,而這也給了駭客入侵的機會。
簡言之,關鍵基礎設施遭駭,包括你、我都可能遭殃。
林盈達舉例,政府目前建有「民生公共物聯網」,其中記錄著包括空氣品質、河川水位、地震動態等即時監測資訊,倘若,此系統於發生重大災害時遭駭,導致監測失靈,沒有第一時間向大眾傳送警訊,最終可能演變成直接影響一般民眾的重大傷亡災害。
尤其,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攻擊,更已是國際頻傳的戰事。
2010年,名為Stuxnet的病毒,就曾感染過位在伊朗的核電廠,隨後,更被《紐約時報》披露,這背後其實是美國政府企圖影響該國的核武發展,與以色列聯合設計出的攻擊行動。
儘管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但值得深思的是,這會否是新一波兩岸資安國防的前哨戰?
近日,有國安官員受訪時指稱,已觀察到駭客近期陸續針對基礎建設系統、高科技產業等對象展開攻擊,來源包括俄羅斯與中國,不排除是針對520總統蔡英文就職典禮前的「測試性攻擊」。
林盈達指出,若調查後,發現本次中油的勒索病毒來自中國,那可能只是對方用來測試中油系統漏洞的「前測」,是中國網軍起手式。
他分析,若這樣的假設成立,中國網軍也有可能先行入侵如交通紅綠燈等系統,等到5月20日當天發動攻勢、癱瘓系統,達到宣示效果。
他形容,這做法就像中國網軍現在是練兵,等著在5月20日「放煙火」。
從企業到個人 都是資安捍衛關鍵角色
中油、台塑接連中鏢,這些過去沒想過會捲進資安戰的傳統產業,如今都會遭駭,面對逐漸上升的資安風險,企業究竟該如何接招?
謝昀澤表示,除了加強在每個端點,像是防毒軟體、電子郵件等USB使用上的資安防護管制,另一要點是為內部網域分隔出「網路安全區域」。
謝昀澤解釋,分隔網路安全區域,就像防火牆,在一座大樓的各個出入口,都加裝上防火安全門,如此,當某層樓失火,便不會延燒至其他樓層,可有效降低資安風險,不過,這做法同時也會造成企業IT與作業成本上升,及資訊進出較為不便,
此外,他也補充,即使企業資安防護網做得再足,每位員工,每個個人,同樣也必須注意,劃清公用與私人設備的使用界線,避免自己成為駭客入侵公司的突破口。特別是在遠距工作逐漸成為常態的此時,更得當心。
兩年前,為了提升政府維護資安的量能,《資通安全管理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兩年後,兩大石化業者資安事件,則猶如一記警鐘,提醒政府與產業界,資安的捍衛不是在立法後就結束,相反地,這更像是條無止境的賽跑,就像防疫,唯有時時刻刻保持警覺,才不會有病毒入侵的機會。
核稿編輯:謝佩如
每天3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全世界每天發生的新聞那麼多,但你能閱讀的時間卻剩下那麼少。如果每天只看「一則新聞」,哪一則最值得你關注?
商業周刊編輯團隊,推出「3分鐘頭條」專欄,每週一到週五,天天為你挑選一則重大新聞,並用3~5個問題,帶你看懂背後的來龍去脈,學會新的知識。
每天3分鐘,把你對世界的理解,每天往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