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中國近年常以創業競賽或組織創業協會等模式,來台扶植新創企業或鼓勵台灣新創進駐,《反滲透法》若通過,此類活動可能時時觸動敏感神經。 (攝影者:楊文財)
撰文者:管婺媛、侯良儒
商周頭條 2019/12/27

總統蔡英文「掛保證」要《反滲透法》在年底前力拚三讀完成立法,引爆朝野口水攻防戰;藍營稱此法將讓台灣重回戒嚴時代,綠營則回嗆藍營「回去把法條看懂再來討論」,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稱若民進黨要倉促立法,他要仿照太陽花學運包圍立法院。

為何一部法案,會讓不同陣營各說各話?到底台商們擔憂什麼?這法案真的對他們影響如此之深嗎?

《商業周刊》訪問台商、從事兩岸觀光交流業者,透過他們的告白,歸結出他們的無奈與擔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開罰對象雖有條件,但認定行為界定模糊

原來,他們最怕、最擔心的是:過去習以為常在中國做生意、打交道的模式,現在可能隨時有觸法疑慮。

目前台商在中國經營人脈關係的幾種慣常模式如下:

其一,參與台商協會,協會會長大多是台商,但副會長通常是當地台辦主任。

其二,台商開會,有時為尋求中國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多會邀請地方官員出席,但對方通常免不了發表官方立場與政策談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三,台商在中國辦會議或任何論壇,通常會邀請當地官員出席,對方按照慣例,也會發表官方立場與政策談話。

其四,台商大多為了中國政府租稅等優惠而前往投資。

以上四點,全都涉及人、組織,與金錢。

「這些,會不會都被認為是被滲透呢?誰來認定?以前是警總(警備總部,白色恐怖時期的思想管制機關),現在是誰?國安局嗎?還是移送法院?」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台灣玻璃公司董事長林伯豐無奈說,「就目前台商會實際運作的狀況來看,很可能就會被認定是『被滲透』的單位。

這個法通過,對我們做生意沒影響,但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這個法對我來說,很像香港之前要通過的《逃犯條例》,還有以前台灣的《刑法100條》,就是在一個很模糊的定義下,任人解釋你的言行舉止,」一位上市公司台商企業執行長受訪時語氣平靜,卻很無奈,「我們想要對台灣的政府做一些建議,但可能因為害怕觸犯這個法而不敢講,這樣對國家不是好事,台灣會越來越走向偏鋒。」

雖然民進黨立院黨團極力說明《反滲透法》開罰對象,有所謂「一個條件,五個行為」的原則(編按:一個條件為,明知被滲透還接受委託、資助,進行政治獻金與公民投票經費、競選活動、遊說、妨礙集會與社會秩序、妨害選舉與公投等五項行為),但不只台商憂心,包括從事兩岸交流、觀光的業者,也有滿腹狐疑。

一位熟悉兩岸交流事務的業者就說,他不反對政府以國安為由做出防範,但前提是:怎麼防範?如何防範?防範到哪一層?如何認定?

他舉例,「拿錢」受惠者多半是台商企業的老闆、宮廟的主委,但他們往往不是真正的執行者,「如果下面的人不知情,去幫忙助選呢?要辦這些人嗎?

學術交流、創業競賽、宗教活動通通踩紅線

還有,參與兩岸交流團的學生也可能踩到紅線。

許多舉辦兩岸交流團的業者,通常會在行程中安排參訪中國重要國家機關;而因兩岸機構合作,對岸單位有時會提供食宿招待,參與學生通常抱著見世面、交流心態而接受,「他們(學生)會不會被定位成『被滲透』呢?會不會被抓呢?他是可以無限上綱的。」

他認為,近日政府破獲地下選舉賭盤、台商地下匯兌金流等,其實「已解決了親共候選人來自對岸的金流問題」,「顯見政府很清楚哪些金流管道與途徑(可阻斷),那還需不需要再訂定一個(可能讓)所有人都有罪的法?

從事兩岸交流事務有20多年資歷的他,反倒提醒:國安單位真正該注意與防範的,不該只限縮於「選舉」事務上。

他認為,對岸透過各種管道「滲透」台灣,早就發生,除了台商組織、宗教團體、學生交流團等,最新的滲透模式還包括近年以「創業競賽」或組織創業協會等模式,來台扶植新創企業、大舉招才。

例如,某中國企業與台灣企業合作,組成創業協會,招募成員多為台灣科技新創、網路公司,用此方式將對岸的資金以創投、投資為名帶入這些公司,「後來就有改變,他們給了很多『業務』、很大筆錢,針對台灣政治,做特定候選人的(廣告)投放。這個操作,從這麼縝密的創業比賽到創業集團,到收攏台灣青年,我覺得這點比台商更值得擔憂。」

而類似這種創業為名的金流進出,其實都以海外帳務來操作,金流難以掌握。「他們在香港、澳門、開曼群島(開戶)你根本管不了,這金流一直存在。有關單位有無辦法查得到,那是你的本事,查不到,你再訂一個法,還是查不到。」

他也認為,管制,是一體兩面的。當政府防範滲透時,也可能因此阻擋了無意賣台的商人、創業者、追求舞台與機會的年輕人。「政府要嚴辦也可以,但你也要回頭問,嚴辦之後,你把年輕人關在台灣,然後呢?當你禁止了傷害台灣的事之後,你也要告訴大家,在你顧及了『大我』後,別人的『小我』怎麼辦?很多人真的只是為了有比較好的薪水,比較好的未來(而去中國),這些人怎麼區分呢?還是都一起抓呢?」

他也擔心,一旦立法通過後,哪天自己也被檢調或國安單位找去「問話」,「法通過之後,有關單位也要交差啊!我也在想,如果我被抓,我要講什麼?畢竟立法後就要有KPI(績效),到時候誰能說自己不是(國安單位的)KPI呢?」

責任編輯:周盼儀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兩岸 交流 創業 中國 金流 台商 反滲透法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