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統一70億買韓國小廠,羅智先跟風「韓流」,起因竟是一碗泡麵!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統一70億買韓國小廠,羅智先跟風「韓流」,起因竟是一碗泡麵!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統一70億買韓國小廠,羅智先跟風「韓流」,起因竟是一碗泡麵!

統一70億買韓國小廠,羅智先跟風「韓流」,起因竟是一碗泡麵!
(攝影者:陳承璋)
撰文者:陳承璋
商周頭條 2019/06/20

在統一企業的股東會上,當整排主管都穿著正式黑西裝端正坐著,就只有董事長羅智先一人身著紫色疙瘩亮西裝,顯得十分突兀。

這兩、三年來,只要他在公開場合亮相,他的穿著總是引起所有人驚呼連連。身為全台最大食品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的穿著就跟他這幾年的集團策略一樣——做自己,而他想把50年老招牌變得獨特的重要一步,在於統一去年底,花70億元購併的韓國食品企業「熊津」。

熊津飲料產品,韓國市占曾飆上8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熊津食品在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健康飲料大麥汁、蘆薈飲擁有高市占率,其大麥汁在韓國上市僅10個月,就創下一億瓶銷售量,市占顛峰曾達8成。熊津營收約新台幣80億元,對於年營收4,300億元的統一來說,規模算小,但卻被羅智先寄予厚望稱:「熊津能替統一建立一個亞洲大平台。」

這個亞洲大平台,最大的市場就是中國,飲品又是統一中國最大營收來源,去年規模達人民幣126億元(約合新台幣558億元),占比約6成;熊津所掌握的健康飲品技術,又與中國趨於健康的飲料市場趨勢相同,併下熊津取得人才與技術,就能快速攻下這個灘頭堡。

為什麼統一對於韓國技術的需求如此強烈?故事竟是來自一碗泡麵。統一中控分為兩大事業——泡麵與飲料,2008年時,統一中控泡麵營收僅22億元,只是個市場小咖。

未來研發為導向,補足技術缺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折的關鍵,在於研發出「老壇酸菜牛肉麵」,僅5年時間,竟讓統一中控泡麵市占威脅到康師傅的龍頭地位,營收達飆升至78億元,但後來引發幾乎所有品牌模仿,更引起統一與頂新的「火腿腸」大戰。

為了奪回市占,康師傅推出買酸菜牛肉麵每碗都送火腿腸的促銷,統一選擇正面迎擊,竟也跟著送,這台灣兩強的泡麵大戰延燒了17個月,估計共送出40億根火腿腸。

一包低價牛肉麵不到人民幣4元,一根火腿腸就要人民幣3毛錢,占成本7%,微利的低價泡麵還要送火腿,使得2014年上半年泡麵事業竟虧損人民幣1.16億元,讓羅智先恍然大悟,這種沒技術門檻的低價產品,很快會被模仿、取代,最後被超越,只能陷入削價競爭。從這年開始,讓統一策略大轉向,「統一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做自己。」當年羅智先對外宣示,要以研發為導向,積極做自己,也是從這年開始,羅智先彷彿念經一樣,到哪裡都不斷強調要「做自己」。

之後,統一推出商品的邏輯著重在研發,比如,檸檬海鹽風味水「海之言」從配方到外觀都有專利,因為口味獨特,創下統一進軍中國22年,首支第一個月銷售就突破100萬箱的飲料,最高一年可貢獻人民幣20餘億元。

韓國和日本食品工業都走在台灣之前,「併下熊津,就是要補足技術上的缺口,」一名業內人士說,這表示研發碰上了瓶頸,需要有不同技術與供應鏈來找突破。未來統一的產品會有多「獨特」?將是羅智先這70億元花得值不值得的觀察點。

責任編輯:周盼儀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統一 康師傅 統一企業 羅智先 公投法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