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0050上市15周年的秘辛:當年竟是因陳水扁當選總統,為救國安基金和台股成立的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0050上市15周年的秘辛:當年竟是因陳水扁當選總統,為救國安基金和台股成立的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0050上市15周年的秘辛:當年竟是因陳水扁當選總統,為救國安基金和台股成立的

0050上市15周年的秘辛:當年竟是因陳水扁當選總統,為救國安基金和台股成立的
攝影:信傳媒鄭國強
撰文者:信傳媒鄭國強
信傳媒 2018/06/25

隱藏了15年的秘密,今天(25日)由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首次曝光,台灣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ETF」(代號0050)今日在證交所舉行15周年上市典禮,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元大投信董事長黃谷彬、總經理劉宗聖應邀出席,以及多位當年參與催生「台灣50」的要角都受邀出席,其中,許璋瑤雖然常被外界視為證券界的新兵,事實上,當年擔任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的他卻是親身參與催生的幕後要角,他透露「這一切和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有關。」

許璋瑤致詞時說,「台灣50」已上市15年,對他來說像是一個小孩子長到15歲了,今年剛好6月算是國中畢業,已經「登大人」(台語)進入高中了、進入青少年的時代,15年來平均報酬率每年可以百分之8.8%,原來投入百分之一百的話,現在報酬率有3.51倍。

接著他大爆料,原來「台灣50」的誕生和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有關,當年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擊敗其他對手,成為第一位當選總統的民進黨籍候選人,國安基金嚴正以待,果然台股大跌,開票前股市由2月18日還在高點10393點,短暫回檔到8千多點反彈後,台股再從4月6日10328點跌到10月19日5074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安基金為護盤,部位達1800億

「國安基金在2000年之前已投入542億元,到10月再投入1220億元,累計差不多到1800億元,到年底虧467億元。」許璋瑤回憶說。

本來按照條例這帳上4百多億未實現損失可以等賣出股票再認列,但當年立法院要求編列預算去補這個洞,許璋瑤只好四處籌錢,除了手上80幾億現金投入以外,再動用到台糖367億元。他開玩笑地說,「我很擔心明年開國安基金再虧下去,我這個位子很難再坐下去。」

隔兩年股市恢復正常,國安基金要處理掉手上這1800億部位的股票,但是一拿出來賣台股就會大跌,「怎麼來去無蹤—無形地賣出去?讓市場沒有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解答就是ETF,當年擔任「台灣50」上市專案負責人的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透露,藉由香港政府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遇到國際大鱷索羅斯的狙擊,港府大量買進香港上市公司持股,索羅斯撤走後,港府構思怎麼處理手上的股票,最後用代號2800的「盈富基金」。

原理大約就是國安基金可以一邊賣持股,但另一手買進台灣50ETF來達到緩衝、釋股的方式,因此ETF的設計成分與原股維持一定比例,以動態挑選台灣最大、最好的50檔藍籌股。

當年證交所董事長為林孝達,行政院第四組組長為陳沖,劉宗聖說「台灣和富時指數(FTSE)合編台灣50指數時恰好遇到SARS襲台,我們的外國專家入境還曾被隔離,後來找外交部等各單位去把人救出來。」

第一檔ETF上市,讓國安基金安全釋股

一位證交所同仁回憶,「台灣第一檔ETF在15年前,2003年6月30日在威京小沈的亞太會館舉行上市典禮。」國安基金從此可藉著「台灣50」釋出當年為政黨輪替護盤所持有的部位,許璋瑤則說,民國九十七年結算還賺130億元上下,「去查98年主計處就是把預算發現國安基金還繳庫110億元。」

「台灣50」上市繳出好的成績單,劉宗聖指出,平均殖利率3.17%,ETF抱的50檔股票平均42天填息完成。而「台灣50」的成功也讓主管機關有信心推出更多檔ETF,目前台股已有109檔ETF,資產類別涵蓋股、債、貨幣、不動產、商品,到今年5月底資產規模已達5千億元,成交值占大盤比重達5.82%。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就是台灣50的忠實擁護者,他說,「台灣50一上市就跌,但長期統計下來從上市第一天,若定期定額買進,到目前爲止全部報酬率都擊敗定存。」他還強調,ETF可以替投資人省去選股、買進時間的困擾,「很多年輕人可能買不起一張台積電、大立光,你買一張台灣50ETF就等於買進台積電、大立光。」

本文獲信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台灣50大解密! 首次政黨輪替意外催生第一檔ETF

【延伸閱讀】
這家在興櫃8年IC設計公司終於要上市 為何最高興的是黃崇仁? 
消費潛力驚人!未滿20歲學生族群在這方面的刷卡金額居然高居第一 
大股東眼中的金雞母 全家用這一招打造「未來式」AI超商 

陳水扁 國安基金 總統 上市
信傳媒
信傳媒
信傳媒
展開箭頭

我們是一群對新聞有熱情、對新網媒發展趨勢很關心的人,對媒體的天職念茲在茲。我們相信媒體監督可以產生力量,透過新科技和社群傳播,可以發揮更大威力。當力 量夠強大、夠聚焦,就能改變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不合理。

我們想發動一場「媒體的群眾運動」,讀者既是新聞的發動者,也是新聞的參與者 ,而 《信傳媒》就是公民的舞台,也是跨領域串聯各界資源的平台,是一個會自己成長的 「有機媒體」。

我們解讀新聞、傳遞進步觀念,也要搭橋,讓企業資源通往被政府遺忘的角落。做出有 品質、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是我們最深切的自我期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