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想幫自己多賺點錢?正職工作能減少10小時,再來想斜槓

1.當本業薪資不夠高時,想靠創副業賺進第二份收入,很可能會遇到時間、能力都不足的情況。
2.用「時間」換「金錢」做斜槓事業,很容易因為貪戀短期的蠅頭小利,造成長期損失。
3.在沒有累積自己的實力以前,千萬不要去從事低價值,或是對未來職涯沒有幫助的斜槓副業。
在我剛轉換跑道的前2年,因為薪水沒有大幅度的起色,所以我一直想辦法開源,尋找第二份收入。
當時我找到了合夥人創副業。借助他在代購領域的專業,由他帶貨、我負責後端營運和行銷。就這樣,2個人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副業。在1年之中,我學會了一些行銷、會計技能,包含:
- 怎麼投放廣告。自己選擇投放廣告的頻道,像是臉書該用貼文互動還是觸及、CPM(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每千次廣告曝光的成本)或CPC(cost per click,單次點擊的成本)多少、廣告預算要用A/B測試的方式最大化效用⋯⋯,小生意的每筆錢都很重要。
- 怎麼撰寫文案。雖然不到妙筆生花,但是我開始練習廣告文案後,知道文章架構和內容行銷手法、學習如何下標題和埋「行動呼籲」。
- 怎麼編列預算。因為預算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必須要做簡單的規劃,讓現金流不會週轉不靈。雖然代購不太有囤貨的壓力,但是我知道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差異。
學會不少東西,但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賺錢。營業額一直刷新高,但毛利卻一直跟不上來。
我不想面對自己的失敗
原本想賺點外快,結果投資進去的錢一直沒辦法回收,反而越花越多。我就像個不甘心的賭徒一樣,被沉沒成本蒙蔽了判斷。我不想面對自己的失敗,但是後來某次的導火線讓我覺得,我無法再繼續這樣蠟燭兩頭燒的生活。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事情太多、被逼到快喘不過氣,所以和本業的公司請了個假去日本旅遊。但有經營過自己事業的人一定會知道,在公司剛起步、收入還不穩定的時候,其實根本無心放假。
我和公司請了假,但卻沒有和我副業的合夥人溝通好,以至於當時一起和廠商接洽的事情不盡人意。這成為壓垮我創業夢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這樣,我清算所有投入的錢,決定不再一起經營,大家好聚好散。
時間、能力不足致副業失敗
後來我回過頭思考,檢討自己失敗的地方。我了解到,儘管營收一直在增加,可是我一天就是只有24小時,我沒有辦法在下班後,還投入一天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我知道,自己最大的錯誤是,高估了自己擁有的時間和能力!
剛好那時候看到了一本叫《一週工作四小時》的書,主要講述作者如何找到遊戲的漏洞並贏得比賽,作者自行創業後,選擇外包重複性高的工作,以達成高效率、提高自己的相對薪水。我才體悟到,原來不一定要照著遊戲規則走!誰說斜槓不能發揮在本業上?
我依樣畫葫蘆的把那些重複性很高的工作外包出去,不能外包的就想辦法自動化,我的工時從一週50多小時慢慢減少到40,又慢慢降低到30。所以我後來當起薪水小偷,每週有10來個小時可以投資自己。
因為投資自己沒有收入,所以嚴格來說也不算副業,但是我深信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在嚐到薪水小偷的甜頭後,我甚至變本加厲的跟主管說我禮拜三可不可以在家工作(那時候是2018年,還沒有在家工作的風氣),然後正大光明的在家裡狂刷線上課程,學SQL、學Python、學GA、上行銷課、練習英文口說和簡報。
現在回頭來看,利用多餘的時間斜槓經營自己,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選擇。我的心得告訴我,如果今天我們從事的斜槓不是策略性的,而是用時間換取金錢,那麼這樣的斜槓其實是包了糖衣的毒藥,會因為貪戀短期的蠅頭小利,造成長期損失。
在沒有累積自己的實力以前,千萬不要去從事低價值,或是對未來職涯沒有幫助的斜槓副業。
*本文獲「彼得的外商隨筆」授權轉載,原文:當大家都在斜槓做副業時,我應該跟風嗎?
Peter Tu,目前任職於外商,擔任專案經理。旅居荷蘭,平常閒來沒事會分享職場日常,希望幫助到想加入外商或到海外工作的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多年前投身服務業,經歷了飯店櫃檯、電商公司的小編及行銷,而後輾轉進入知名外商客服部門。目前擔任外商高階主管,旅居荷蘭。期望透過分享自身故事和經驗,幫助工作者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