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職涯未來在哪?人人能當創造機會的先行者,掌握「結構洞」就行

1.在「網路結構」中,包含「節點」與「關係」,當有2個節點可以互補,但沒有關係時,中間出現了空缺就稱之為「結構洞」。
2.有結構洞的地方就有市場,透過結構洞,2個原本不相干的群聚可以相遇,不流動的社會也因此產生社會流動。
3.當電商流量都往中心化平台集中時,零售業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虛實整合系統與訂閱經濟,就是希望繞過平台,搶回一些結構洞紅利。
結構洞就是網路世界運作的底層邏輯,但什麼是結構洞呢?在「網路結構」中,包含「節點」與「關係」。當有2個節點可以互補但彼此沒有連接時,中間出現了空缺就稱之為「結構洞」。
有結構洞的地方就有市場,像是婚姻交友、人力仲介⋯⋯都存在非常多的結構洞。填補結構洞就是做橋(bridge tie),可以將原來分散的群聚(cluster)連結在一起,帶來新的機會。
例如,買房的人是一個群聚,賣房的人是另一個群聚,當這2個群聚沒有連結時,就存在了一個結構洞,房屋仲介填補了這個結構洞,穿越了買房的人與賣房的人2個群聚,於是產生了商機。
結構洞的作用在於消除社會不流動。透過結構洞,2個原本不相干的群聚可以相遇,不流動的社會也因此產生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而填補結構洞的能力者,可以獲取2個群聚的社會資本,並帶來資訊和控制的利益。
淘寶平台,就靠著支付寶,消弭電商社群與金融社群之間的社會不流動;Uber,利用Uber Eats消弭交通與生活2個社群之間的社會不流動;臉書,它希望透過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技術,消弭生活與遊戲社群之間的社會不流動;電子錢包技術,消弭生活與投資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社群之間的社會不流動。
唯有消除社會不流動,才會發現新的生機,才能改變命運。美國在1994年到1998年之間,針對4600個貧民區家庭進行一項補助實驗,希望可以幫助這些弱勢家庭。
這些弱勢家庭可以選擇搬離貧民區(社會流動),或是留在原地生活(社會不流動),但補助金額都是一樣的。實驗的短期結果發現,社會流動和心理健康相關,但是10 年後研究人員以國稅局稅務資料分析,發現那些選擇搬離貧民區的家庭,不管是在收入與孩子上大學的比率,都顯著高於留在貧民區的家庭。
另一項研究顯示,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大都鼓勵孩子讀大學,大學就是一個結構洞,消弭了華人與美國人兩個社群之間的社會不流動。那些因為到大學裡讀書,進入美國人社會的華人第二代,畢業後很可能搬離唐人街(社會流動),和世代都居住在中國城的華人相比(社會不流動),在社經地位上有顯著地提升。
結構洞帶來了社會流動,也改變了美國華人的命運。
同樣的,如果台灣企業永遠只在台灣,命運也很難被改變。跨境電商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結構洞,透過這個結構洞,台灣的買方社群可以接觸到全世界的賣方社群,降低彼此的交易成本。
超級連結者的紅利
結構洞,也是一個把弱連結變成強連結的地方,像是房屋仲介將賣屋者與買屋者的弱連結變成強連結;你也可以把結構洞想像成一個市場,像是房仲經營的就是一個中古屋市場。
有市場,就有商機。一個穿越多重網路的超級連結者,代表手中掌握2個以上群聚的商機,甚至它就是整個生態系的拱心石(keystone),可以串聯其他物種。
為什麼大城市的商機比較多?因為小鄉村的人彼此認識,而大城市卻存在非常多的結構洞,結構洞就是市場、商機。所以在工業時代,大家要爭搶區隔利基,但在網路時代,大家要爭搶結構洞。搶佔結構洞,可以享有2大紅利:
1.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指的是消費者願意出的價錢,與實際付出價錢之間的差異。
舉例來說,原本我願意花100元來買LINE通訊服務,結果LINE通訊服務在智慧型手機上不用錢,我就有了100元的消費者剩餘。我也願意花100元買電子字典,結果翻譯功能在智慧型手機上也不用錢,我又多了100元的消費者剩餘。我也願意花100元看影音內容,結果在智慧型手機上還是不要錢,於是我又多出100元消費者剩餘。
只要買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累積到非常多的消費者剩餘,所以我願意出幾萬元買一支智慧型手機,而中間產生的消費者剩餘,歸屬於成功搶佔這些結構洞的企業。
於是,當蘋果iPhone接收了這些消費者剩餘,很快就成為世界上賣得最好的手機廠商。
2.資訊與控制的權力
搶佔結構洞的另一大紅利是,取得各個不同網路的資訊與控制權。
最近有研究論文指出,美國正利用結構洞監督與控制世界。原來,我們在進行跨國金融轉帳時,每家銀行都要有一個SWIFT識別碼,例如我們要從美國銀行轉帳到伊朗銀行,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 bankFinan 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就會當中間人,為這筆交易做個記錄,同時確定兩端的身分都是正確的,這就是SWIFT識別碼的作用。
目前全球使用SWIFT識別碼的國家超過200個,金融機構也超過1萬家,因此它也成為金融界的超級連結者。
然而,911恐攻事件之後,美國向SWIFT施壓,取得恐怖份子的國際轉帳路徑,輕易的找到共謀機構與可能的行動時機。制裁伊朗時,美國也向SWIFT施壓,切斷伊朗的國際轉帳服務,迫使伊朗坐上談判桌。發生俄烏戰爭時,美國再度施壓SWIFT,禁止俄羅斯使用國際轉匯服務作為懲罰。
當然,這種做法是否符合公義,有待公評。但可以確定的是,誰掌握了結構洞,誰就掌握了世界。所以,當電商流量都往中心化平台集中時,零售業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虛實整合)、官網與訂閱經濟,就是希望繞過平台,搶回一些結構洞紅利。
《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
作者:盧希鵬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2/10/26
作者簡介
盧希鵬
教育部公費留學管理資訊系統學門榜首,美國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工業工程博士,現任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專欄作家、企業獨董、經濟部法人科技專案總召,台北市智慧城市市政顧問等職。
曾任台灣科大管理學院院長,應用科技學院院長、學務長、資訊管理系主任、電子商務中心主任,並經濟部本部有給職顧問,良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創會理事長、電視科技新聞主播與科技節目主持人。
為台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史丹佛大學統計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終身科學影響力,資訊系統領域全球前1%),發表一百多篇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萬7千次,連續3次獲頒台灣科技大學傑出研究獎,管科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與中小企業國家磐石關懷獎章。2019年獲頒《馬奎斯世界名人錄》資訊科技領域終身成就獎(Albert Nelson Marqui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as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連續在《Cheers》雜誌EMBA 專刊調查中被校友與學生票選為「最受歡迎名師」。另著有《電子商務》、《網路行銷》、《計算機概論》、《大排長龍更快樂》、《C2B 逆商業時代》、《隨經濟》、《為什麼員工都是哈士奇,狼呢?》等書。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貨到了港口,美國客戶卻說千萬別出!」川普關稅重拳:台灣出口關機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