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臉書最輝煌時,我卻活得最不像人」Facebook創辦人的週末改造計畫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臉書最輝煌時,我卻活得最不像人」Facebook創辦人的週末改造計畫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臉書最輝煌時,我卻活得最不像人」Facebook創辦人的週末改造計畫

「臉書最輝煌時,我卻活得最不像人」Facebook創辦人的週末改造計畫
示意圖,非當事人。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卡特里娜・翁斯塔
精選書摘 2022/02/14
摘要

1.臉書創辦人達斯廷.莫斯科維茨認為自己在臉書最輝煌之時,卻過得最不像人,焦慮的狀況甚至需要靠機器來提醒自己深呼吸。因此,他提倡全新的工作模式。

2.在離開臉書後創辦公司Asana時,給了員工一份「好好生活」清單,並竭力縮短工作時間。

3.莫斯科維茨也以身作則改造週末,在情況允許時關閉手機通知、關掉電腦的標籤頁。

我們的工作時數其實很容易測量,回覆電子郵件的速度也可以量化。只是回信品質的好壞,以及工作成果的優劣,則需要更精確的評量工具。如今,許多追求創新的公司大力鼓吹採用經驗數據做為衡量成功的標準,認為這套評量方法十分先進,殊不知它早已不合時宜了。它在數位時代所評測出的員工工時,跟維多利亞時期由煤礦廠工頭揮動懷錶所測出的工人工時並沒有兩樣。要知道,產出品質的衡量才是唯一值得關注的重點。

貝佐斯先生於1997年寫給股東的信中指出:「你可以長時間、努力或聰明工作,但在亞馬遜,這3個都得具備,你不能只選其中2個。」但實際上,你只有權利選擇後面兩個;第一個只是胡扯。

20年後,有數個不同的政治掮客站出來質疑長時間工作的觀念,其中不乏矽谷的高層主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年前,達斯廷.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曾對一群高中生演講,只不過有一則關鍵訊息並未順利傳達給他們。這群聽眾是參加數學和科學夏令營的頂尖資優生,個個聰明上進,當中許多人打算將來投身科技業。在這些學生的眼中,莫斯科維茨應該就是他們未來想要成為的完美科技人,整場演說感覺就像上帝在焚燒的荊棘裡,對著一群小摩西顯神跡。

在哈佛就讀時,莫斯科維茨與馬克.祖克柏是同間宿舍的室友,後來他們跟另外3人共同創立了臉書。據《富比士》報導,莫斯科維茨目前的身價估計有1百億美元。他後來離開臉書,在2011年創立了Asana,一個用來幫助團隊追蹤工作進程的網路和手機應用程式。他還簽署了由比爾.蓋茲和巴菲特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承諾在死之前就將大部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

不過,這些孩子對於莫斯科維茨最想傳達的訊息卻沒有興趣。他回憶道:「他們一直問我各種類似的問題:『我們上大學時可以做些什麼來強化我們成功的機率?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活動?你在我們這個年齡時都在做什麼?』我總是把答案又繞回到我真正想傳達的訊息,像是:『哦,那時的我不夠全人,你們應該多專注這一點。』可是他們沒有聽進去,還是不斷在問:『不,不是,我想知道我應該學習怎樣的工作、什麼樣的技能?』」

這次事件促使莫斯科維茨在Medium部落格平台上寫了一篇文章,提倡全新的工作模式。他寫道:「2006年是臉書最輝煌的年度之一,卻也是我活得最不像人的一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個月後,我在舊金山Asana辦公室的玻璃會議室見到他(單車就停在木質地板的開放式辦公室中央、裡頭有個沙拉吧、20幾歲的年輕員工低頭看著手機四處走動,手指一面滑著螢幕,一面小心不要撞到彼此)。莫斯科維茨看起來仍然像個大一新生,只不過多了一份穩健謹慎的眼神,彷彿在告訴別人他的人生軌跡是多麼奇特。大多數時候,他會在腰帶扣上一台Spire身心追蹤器,用來測量呼吸;一旦他緊繃的時間太長,這台裝置就會發出警告,提醒他做個深呼吸。

莫斯科維茨20多歲在臉書工作時,並不是那麼懂得呼吸的人。他飽受恐慌症之苦,狂喝蘇打水和能量飲料,工作到深夜,週末也不休息,打個噴嚏就足以讓他直不起背,如今這些症狀在他看來,是因壓力過大且運動不足造成的。然而,倘若不這麼極端,臉書會成功嗎?——那群高中生如是問。

他寫道:「其實我相信自己應該會更有效率: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領導者以及更專注的員工。」

所以當莫斯科維茨與賈斯汀.羅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共同創辦Asana時,他想要積極塑造一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文化。

為了在難以兩全的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Asana給員工提供了一份「好好生活」的政策清單:休假日、冥想時段、有上限的關鍵時刻、公司內部由常駐營養師開設的烹飪課,而且營養師的即時位置是公開的。管理階層試著不把員工當小孩看管,信任他們不會在上班時間擅離職守。莫斯科維茨希望員工在一早和一晚兩個時段能維持線上工作模式,但在上午11點到4點30分之間,他更希望員工能來辦公室工作。在規劃這種創造工作幸福感的時程表時,他提到了一項研究成果:人們每天真正穩固且富含成效的工作時數只有3小時。

他表示:「雖然我不認為每天應該只工作3個小時,但這份研究多少給了我們一些想法。如果你只是坐在辦公桌前試圖專注做某件事,那麼工作的時間愈長,你的成效將會隨之遞減。許多人每天工作12、14個小時,只是因為事情做得非常、非常地慢。往往上半天做得很好,下半天卻一直不斷在分心。」

在莫斯科維茨現在的世界觀裡,幾乎已經看不到臉書替這個產業所定義的超時工作文化。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他招聘Asana員工時,面試者有時似乎對工作內容有些困惑。「這些潛在的員工會問:『蛤,我們一週不必工作70小時嗎?那麼這是不是代表我們所做的工作並不緊急?』這時我會回答說:『不是的,我們認為這樣才會最快完成工作。』」

他經常跟人說,加班工作的邊際報酬會迅速遞減、而且很快就會變成負的。「可是,人們真的很難內化這樣的說法。像他們就會說:『那麼,我有些朋友在其他某某公司拼命努力工作,難道他們做錯了嗎?』我則會告訴他們:『是的,他們做錯了。』與眾不同會很奇怪。不僅奇怪還很可怕,所以我們必須把這樣的錯事揭露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莫斯科維茨試著以身作則;他會盡全力維護自己的週末,可能的話他會關閉手機通知功能,並在使用電腦時關掉標籤頁。這並非每次都能輕鬆做到,但他會盡量告訴自己一定要關掉。去年,他跑去參加「火人祭」(Burning Man)活動,整整一個星期沒使用電子設備,活動結束時整個人元氣十足。

我問莫斯科維茨接下來的週末想做什麼。他回答說:「 健行;跟我太太在家裡閒晃;練瑜伽。我的夢想是什麼事都不做。」

書籍簡介

週末改造計畫:讓身心關機2天,打造快樂的365天(週休快樂升級版)
The Weekend Effect: The Life-Changing Benefits of Taking Two Days off

作者: 卡特里娜・翁斯塔

原文作者: Katrina Onstad

譯者: 胡琦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25

作者簡介

卡特里娜・翁斯塔(Katrina Onstad)

  獲獎記者,作品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衛報》、《環球郵報》和《Elle》。目前和家人定居多倫多。

  小說作品包括《要有多幸福(How Happy to Be)》,以及曾入圍豐業銀行吉勒文學獎初選名單、以及多倫多城市圖書獎決選名單的《各有所求(Everybody Has Everything)》。

譯者簡介

胡琦君

  師大翻譯所碩士,工作經驗豐富,當過空姐、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國小英文老師等。四十五歲提早退休後,遊山玩水之際,偶爾接翻譯、教瑜伽。
  
  譯有《HAPPY HAPPY溝通力》、《說話零失誤,跟誰都好聊》、《魅力學》、《人生不必走直線》、《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等書。
  
  部落格:blog.xuite.net/caseyhu/twblog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Asana 矽谷 Facebook創辦人 加班文化 週末改造 Dustin Moskovitz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