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工作6年,換5份工作⋯30歲上班族的困惑:職涯選擇,究竟有沒有「科學方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工作6年,換5份工作⋯30歲上班族的困惑:職涯選擇,究竟有沒有「科學方法」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工作6年,換5份工作⋯30歲上班族的困惑:職涯選擇,究竟有沒有「科學方法」

工作6年,換5份工作⋯30歲上班族的困惑:職涯選擇,究竟有沒有「科學方法」
撰文者:鍾子偉
摘要

1.舉凡投履歷、選公司,我們在做職涯選擇時,很常被情緒和直覺牽著走。

2.然而,由著情緒性動機做出抉擇,會讓我們在回顧每一次選擇時,很難剖析其中原因。

3.商場、職涯中,「檢視宏觀事實」是一條永遠不變的規則。事實不會說謊,它能讓我們客觀對齊初衷及結果之間的差異。

對很多年輕的朋友來說,30歲是一個關鍵時刻。30歲,多數人已經進入職場5、6年,可能換了2、3個不同公司,有足夠的經驗和時間回顧自己做過的重大決定。

最近,一位好友來到我們公寓共進晚餐。由於Covid-19影響,我們上次見到這位朋友已是一年多前的事。上次見到他時,他正考慮辭去當時的工作,想著要加入另一家公司。

這次見面,我們問了他之前的決定如何,他的新公司怎麼樣。他說,他剛離開那家新公司,上週剛加入了另一家公司。我們又追問了一些細節及換工作的原因。他頓了幾秒,問道:「我也想藉這個機會問問你們,下個月我就30歲了,過去6年職涯,我已經換了5份工作。所有的決定我都不後悔,但在回顧過去時,我常懷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每次職涯抉擇,身邊的人都會給我很多意見,尤其是我的家人和父母。但這些意見五花八門,到最後我會變得非常困惑。我該繼續相信自己的直覺嗎?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一種更有策略、有條理的方式,來思考這些重大決定?」

他30歲,工作6年,換了5份工作

「30歲,我們確實夠年輕,可以適應並遵循新的思考方式。但,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呢?」

回到他的問題,首先,我們問他加入各個公司的原因是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想離開的原因又是什麼?

他回答說,每次找工作時,他總被那些處在成長階段的公司所吸引,這些公司大多正在進入新的產業或服務,未來的成長性令人興奮。這對他來說,意味著更多嘗試不同事物的機會,也更有可能及早擔任管理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通常在到職6個月後,他會逐漸意識到,公司內部存在許多在他預料之外的問題,而公司很可能正朝著他不盡認同的方向發展。他也開始感覺到,內部團隊缺乏管理經驗,以至於內部充滿鬥爭和混亂,讓公司無法發揮潛力。

職涯選擇,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在這樣的抽象描述下,很難去剖析每一次的職涯選擇。這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回頭檢視宏觀事實,尤其是數字。

商場上,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話,來影響你的決定和結果,但事實永遠不會改變,數字永遠不會對你撒謊。在做出關鍵決策時,數字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沒有任何情緒,也不會因著任何自私的理由影響我們的決定。

看看事實和數字,我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加入的公司多大?以公司成立年份、員工及管理團隊的年齡和經驗來看,他們處於哪個階段?

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他任職的5間公司彼此截然不同,深處完全不同的產業、經營完全不同的產品,卻都具有相同特徵:他們都是10到15人左右的團隊,公司成立大約3到5年。

連我的朋友也有點驚訝,儘管他每次轉職,都是在尋找不同的環境,但實際上,他幾乎是在完全一樣的時刻加入這些公司。而吸引他加入的原因,可能也就是導致他一年後離開的原因。宏觀事實和數字顯示,他在6年內加入了5家情況高度相似的公司。

職涯選擇,不要被直覺牽著走

這也許正是他需要重新思考,以適應未來決策的新因素。

如果他找工作的目的是想更加了解管理職,或想在更高層次上看到不同的東西,那也許可以考慮正在籌備新品的跨國企業。這些公司,會擁有更多員工、較成熟的內部政策、較完善的管理制度。與他之前那些公司相比,這可能是一個相當不同的選項,卻可能是一次非常有用的體驗。

如果我們不想被其他人的意見影響,那麼,明智的做法就是相信數字和事實。他們不說謊。職涯選擇,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單純追隨了自己的情緒或直覺,這讓我們很難剖析決策背後的原因。在這些令人困惑的時刻,先停下情緒反應,緩個幾秒,理性看待事實和數字。用事實,去描述我們的決策過程。

那麼,我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得到的結果其實與我們的初衷有著驚人的不同。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風暴,您認為台灣企業最應優先採取的應對策略是?
1. 美國市場需求的變化與客戶反應
2. 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分散風險
3.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差異化
4. 調整產品組合,例如成本、通路等
5. 爭取政府的協助與補貼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貨到了港口,美國客戶卻說千萬別出!」川普關稅重拳:台灣出口關機中
職缺 抉擇 工作 跳槽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