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年輕上班族「這種觀念」,會害了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年輕上班族「這種觀念」,會害了你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年輕上班族「這種觀念」,會害了你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年輕上班族「這種觀念」,會害了你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Cecilia Xue
摘要

1.中國LinkedIn調查顯示,中國年輕上班族的平均跳槽間隔,從84個月降至11個月;25歲以下上班族,平均7個月換一份工作。

2.對年輕上班族而言,現在的職場是一種「雙向考核」。而不斷的跳槽,能幫助他們越來越接近理想職業。

3.哈佛商學院副教授葛羅伊斯堡指出,上班族跳槽時,常陷入以下幾種誤區:入職前沒做功課、過分關注待遇、為了離開而離開、過分高估自己、短期思維。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中國LinkedIn發布了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上班族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

如今40歲的中國上班族,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30歲則是3年半,而20多歲上班族驟減到19個月,25歲以下更是平均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這屆年輕人,熱衷於跳槽,無論工資多少,工作反正得勤換。

雙向考核的職場

曾有財經記者採訪了幾個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甚至1年最多換了7家公司。但也引發了許多網友的感同身受: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職場可謂是「雙向考核」。對於他們而言,無論是對公司文化,還是直屬主管,都是有一定的考核標準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直言,透過不斷跳槽,會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理想的職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同時這也帶了一定的風險,履歷上的頻頻跳槽、更換公司,也會給新的用人單位、HR一種非常不可靠的感受。

年輕人們平均跳槽間隔從84個月降至11個月。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跳槽的中國上班族中,43%為25歲以下,26%為20-30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跳槽,不斷嘗試新的崗位。而科技行業從業人員更是頻繁跳槽,1年內跳槽頻率達33.3%,眼下大廠已經留不住年輕人的心了,人員的大量流入流出已經成為科技行業的常態。

現在的年輕人不同了,幾乎看不到了父輩那時在一家公司賣命終身的例子了。隨著網路的崛起,訊息越來越透明化,年輕人自然會開始對比用人單位的各種軟硬條件。

面對跳槽時,要小心這些誤區

哈佛商學院的副教授鮑里斯.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也是一位職場專家。他研究了很多職場上的跳槽案例,認為無論高層還是員工,在面臨跳槽選擇時都存在一些誤區。他最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一篇文章,整理出了幾條,在面臨跳槽時存在的誤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入職前沒有做好功課

文章指出,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經常忽視4個重要的準備工作:

首先,應該盡可能地多瞭解相關行業或職位的招聘市場狀況,這樣能讓我們在應聘過程中更清楚自己所處在行業中的位置。

第二,要注意潛在雇主的財務穩定性和市場地位。至少要確保這家組織在6個月後還會穩定存在並運營。不然就算得到了心儀的offer,也怕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三,不要忽視文化契合的問題。應聘者其實本應關注這點,但常常做不到。如果氣場不合,難受的是新入職的人。有時候並不是自己的問題,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氣場和公司環境的氣場不符合而已。在入職前多了解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一定是沒錯的。

第四,關注入職後的正式頭銜和職位描述。正式的工作頭銜和職位描述,更能準確反映工作內容。很多時候,實際的工作內容可能會和你入職前的想像差別很大。求職者應該要求雇主明確描述績效評估方式等工作內容。

2. 為錢離開,卻忽略了很多核心信息

求職者收到高薪誘惑是人之常情。如今的職場,許多年輕人把跳槽當成一種加薪的手段,聽到身邊的例子「一跳槽,我的薪水就翻了30%、40%」,越聽越蠢蠢欲動,但有時過分關注金錢,卻沒有看到金錢背後帶來的許多問題。

「升職和加薪的吸引力會蓋過了瞭解核心訊息的重要性。」僅僅因為薪酬而跳槽,其實不太可靠,畢竟職業發展,主管的能力、可靠程度,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等許多方面,依然是重要的職業考察標準和條件。

3.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為了離開而離開

很多時候,人們會對自己當下的處境不太滿意,急於擺脫。沒有理性的計畫,就匆忙做出了離開的決定,如此得來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人們潛意識會以為別的地方一定更好,但這種毫無根據的潛意識,往往無法幫助大家做最正確的決定。還是應該在跳槽前做些功課,理性分析目前工作和今後工作中的潛在機會。

4. 過分高估了自己

「人們經常無視組織在他們的成功中發揮的作用,對自己的評價總是超出實際上的貢獻。」葛羅伊斯堡發現,求職者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和發展前景,有時候對缺點的認識也有所不足。往往看不出目前工作中無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求職者往往認為是目前所在公司的問題,而看不到自己本身可能也是這個問題的一部分。」學會更加辯證地思考自己為公司能帶來的貢獻和自身不足,反而能幫助自己在跳槽抉擇和工作選擇上,做出更為明知,更適合自己的方案。

5. 短期思維

短期思維可能與上面4類錯誤都有關聯。比如,如果高估自己,求職者可能會覺得現在就應該得到獎勵,而不是3年、5年後。

為錢跳槽或為離開而離開,都可能是受到當下的訊息和考量的過多影響。比如,很多求職者們會想,「我現在能賺多少錢?」「我怎樣才能擺脫這個差勁的工作環境?」這種短期思維,可能會影響一些機會的到來,成為職業發展的障礙。

要學會把目光放長遠,在職場中和職業選擇中,學會運用長期思維的能力去分析這份工作的價值。

無論努力跳槽也好,保持初心、安安分分也罷,這都只是不同的人生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成功的個案是不能被複製的,他人的經驗也只能幫助我們武裝自己,不那麼容易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被擊倒。

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面對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無論這個解決方式是透過跳槽離開,還是留下繼續深挖一個領域。解決,而不是逃避,才是開啟快速成長的最終密碼。

選擇你喜歡的,然後喜歡你選擇的。共勉。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ecilia Xue,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換工作 Z世代 年輕人 跳槽 忠誠度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展開箭頭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