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砍巴士司機3千元薪水,他幫公司月省30萬,最後卻被資遣了...只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結果就是大家都不好

盧建彰導演以父親的觀察角度,寫下給女兒願願的未來情書,帶領爸媽和孩子一起走上思考的起點。孩子的未來,就是你改變的現在!
爸爸我那天搭計程車,遇到一位司機,司機說他本來在開復康巴士。跟他一起離開的司機有30幾位。
我說,發生什麼事?
他說,來了個經理,把司機的薪水砍了3千元。一個月本來3萬2,變成2萬9,有90幾個司機,所以這經理幫公司每個月省了30萬。
然後呢?
大家很不開心呀,提出抗議但都沒用,公司支持經理的作法。畢竟每個月少了30萬的支出,不就等於讓公司多賺了30萬?最後,司機們集體離職,去考了職業駕照,全去開計程車了。
有一天,這群司機在路上遇見了這位經理。經理過來問說跑計程車好嗎?可以讓他加入嗎?
司機們一起搖頭說不好,反問經理為什麼想加入?
原來,這群資深司機離職後,客戶們不斷抱怨,因為服務變差太多,打到政府申訴電話不斷的結果,政府派員調查,發現是這經理的減薪作法造成離職。因此,這經理也被遣散了。
而這家公司也因為太多客訴,在接著的年度裡,失去了復康巴士的得標機會,沒了生意,只好遣散司機,並且支付資遣費。(大概要從之前的30萬付吧……)
這位計程車司機講話的時候,一點幸災樂禍興奮的樣子也沒有,我在旁邊聽得倒是入神。
「而且啊,我記得,那時還在那家復康巴士的時候,有一次,那經理氣沖沖地跟大家說,他兒子在超商打工被欺負,所以他跑去找店長,爭取他兒子的權益。」司機看著後照鏡,娓娓道來。
「我那時候想,你會爭取你兒子的權益,怎麼沒想過要保護我們的權益?」司機幽幽地說著。
我默然,下車時說再見,加油。
我想,復康巴士載的是有輪椅需求的乘客,相對地也需要駕駛者有更多的耐心與同理心,但這群駕駛者被以低廉的工資對待呀(拜託,在北部地區,一個月3萬的薪資,真的很辛苦呀)。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工作裡感到被尊重,並且可以因此而尊重每位乘客嗎?那確實,是強人所難啊。
這當然只是個故事。但這故事,不也是我們在周遭發生的故事?
我們對待我們身旁的夥伴,是不是也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呢?小心,那不尊重,將一路傳導到自己,甚至自己的孩子身上。
活得不好就是不努力?
願願啊,其實爸爸發現,身邊的朋友並不是人人都快樂,但我們假裝那不太重要或者不關我們的事,更不要說,有些人我們並不熟悉,我們連他們受了傷都不知道,那就更無法給予陪伴了。
但是,這些人,構成了我們的世界啊。
我們自己再怎麼好,但我們的世界要是不好呢?我們會活得好嗎?
現在的台灣,總是覺得每個人都要努力才會生活好,但因此也有個錯誤推論「那些看起來不好的人就是不努力」,這難免使人傷得更重。畢竟,當貧富差距如此大時,許多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像前千分之一的人那樣,那他們難道就不能好好活嗎?
那會不會讓他們失去盼望,並想拉著別人去死呢?
甚至,我們對待自己也會過度壓抑,避免顯露出脆弱,明明煩惱地要命,卻不敢求助、不敢尋求專業,因為怕示弱、怕被世界看不起。
還有,拜託噢,其實那生活好的前千分之一的人,也不想被當成超級努力大王,用放大鏡檢視生命的每一個細節啊。他們也是普通人而已,動輒就得上媒體,也讓他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失去自由。
讓人好好活?
昨天讀到一篇文章,瑞典政府幫助某位重度憂鬱症的患者,他經歷肥胖、失業、失婚,甚至因過度憂鬱而吸毒被捕,眼看就要掉落社會邊緣,成為失敗者,但政府以各種社會福利、失業補助,甚至包含腸繞道胃縮減手術,幫助暴肥至兩百多公斤的他減肥找回自信。在國小同學的陪伴下,甚至自己辦運動會,讓曾是田徑好手的他再次感到成就感,最後在經歷十年低潮後竟重新站起來,讀完大學成為藥劑師,和女醫師結婚,重新進入社會生活,並成為繳稅幫助下一個人的一員。作者追問,這在台灣有可能嗎?
所以,願願你要是可以,盡量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更留一點時間關心別人,並在可能範圍內,理解別人的苦痛,雖然我不清楚具體的作法怎樣才好,但我很清楚,這樣做不是出於什麼高尚的情操,純粹是利己的思考。
因為,人們構成了我們的世界。
如果別人不好,你不會活得好的,因為你看得見他們,因為你也會有感受的,你無法置身事外,你不會活得快樂,如果別人活得痛苦的話。
理想的生活,應該不會是去捏碎別人的理想,應該是去協助完成別人的理想,我想,那也會比較接近理想國的模樣。
願願你不一定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能力愛人的人,因為那是一種選擇,你一定可以的選擇,還有,那應該是讓你好過一點的選擇。
當愛人如己,其實,是件很愛護自己的事。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