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誰說女兒天生就比較好帶!荷蘭爸爸:能乖巧不是先天的,家長先別急著「貼標籤」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誰說女兒天生就比較好帶!荷蘭爸爸:能乖巧不是先天的,家長先別急著「貼標籤」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誰說女兒天生就比較好帶!荷蘭爸爸:能乖巧不是先天的,家長先別急著「貼標籤」

誰說女兒天生就比較好帶!荷蘭爸爸:能乖巧不是先天的,家長先別急著「貼標籤」
Dreamstime
撰文者:韋岱思

上週在商周專欄分享我帶兩個小孩搭飛機回荷蘭的經驗,女兒在整個旅程表現滿乖的,也聽從大人的指導,我發現,網路上讀者的回應有一種趨勢:「那是因為你的老大是女兒,如果是兒子,一定不一樣!」

「關鍵字:女兒!」

「改成帶兩個男孩,情況一定完全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孩就是乖巧啊!男生沒辦法。」

部分的讀者這樣回應,我心裡冒出一個問題:「男生與女生真的不一樣嗎?」

荷蘭社會最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荷蘭的「理想主義廣告基金會」(Stichting voor Ideële Reclame – SIRE) 今年暑假開始一系列「你讓你兒子『當男生』嗎?」(laat jij jouw jongen genoeg jongen zijn?) 的廣告,主要討論荷蘭社會的家長如何教育他們的兒子。

SIRE指出男孩子在學業的表現落後女生,是因為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各項要求,比較符合女孩子學習的模式。SIRE指出,男孩子通常是透過「探險」、「實驗」與「做中學」來學習東西,跟女孩子採取的聽從指令後再執行,很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是家長,在學校及許多教育相關的場合,教育者總是要求小孩子坐好、排隊、聽話以及安靜地完成學習的任務,SIRE指出男生比較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模式,好動的男孩在學校也比較容易被老師教訓,在不斷經歷挫折及處罰的情況下,男生的學業表現漸漸會受到影響。

不過SIRE這系列的廣告,引起了荷蘭社會上非常多的批評,反對者也自己成立了一個討論群組「你讓你的孩子『當孩子』嗎?」(Laat kinderen vooral kind zijn)的網站,他們認為,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比男生之間或女生之間的差異來的小,不應該用男生與女生的標籤來看待小孩子的行為,否則很容易落入性別偏見的框框中。

他們還指出,有的男孩喜歡安靜地看書學習,有的女孩喜歡爬樹探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想要在學業上鼓勵孩子,也需要因材施教,而不是用「男生的學習法」與「女生的學習法」的模式來思考。

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家生了一女一子,現在也還在摸索,不確定我該支持哪一派。特別是我們家弟弟成長過程的行為跟姊姊很不一樣,譬如弟弟只要一到地上,他一定會到處亂爬,研究地上各種東西,能拿起來的東西一定會塞到嘴巴裡;相反的,姊姊跟他差不多一樣大的時候,並不會展現這樣「探險」的行為,把女兒放到地上的時候,她大部分時間乖乖的坐著,用眼睛觀察這個世界,雖然也會爬來爬去,但不會像是弟弟像隻小泥鰍一樣,抓都抓不住。

另外,弟弟的食量與吃飯的方式也非常驚人,姐姐從小就非常秀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飯,細嚼慢嚥;弟弟才8個月大,食量卻已經差不多超越3歲的姐姐了,吃飯的時候如果餵得不夠快,還會尖叫抗議。

看到弟弟這樣的行為,許多人的評論就是「男孩子嘛,跟女兒很不一樣。」

不過我兒子非常愛撒嬌,只要是清醒的時間就希望身邊的大人可以抱抱他,而且他對我特別黏,只要我一離開他身邊,就會大哭抗議;姐姐倒是比較獨立一點,從小就沒有特別需要人抱。

但是這種比較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大家就比較不會用「男生」與「女生」來形容。大家看到我兒子討抱的時候,從來沒有一個人評論過「ㄟ,這個男孩子好特別,愛撒嬌,跟女生一樣。」

也許SIRE所引起的論戰也帶出了一個重點:不管是比較像男孩還是女孩,教育他的時候,還是要先了解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性,再摸索適合的教育方式,這也是為什麼親職真的很難外包,因為家家的小孩都不一樣,只有長時間相處的家人才能提供獨一無二的客製化教育。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女兒 荷蘭 爸爸 天生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