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明明沒來過,卻覺得這個地方好熟悉?腦科學家:這不是前世記憶,而是...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過這種經驗:你旅行到了遠方,卻隱約覺得這裡的場景無比熟悉,然而,從出生到現在,其實你從未來過這裡。
那麼,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呢?在連續劇裡面,編劇可能會用前世今生來解釋這個情節,那麼,在大腦科學中,科學家們又會如何解釋這種神秘的感覺?
其實,這種感覺,又叫作「既視感」,意思是:「身邊出現的人事物隱約地讓你感覺似曾相識,但是你對於這一切,其實毫無經驗。」
而既視感產生的原因,至今仍然沒有定論。畢竟,這種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使得科學家幾乎沒有辦法將它記錄下來,更不用說研究它了。也因為至今仍然沒有具體的證據,因此,人們通常會用「某種感官上的知覺」來解釋既視感。
然而,近年來「神經造影」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讓我們對於既視感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而對於既視感的解釋,也慢慢歸結出三種較為人所接受的看法。
說法一:雙歷程理論
第一種看法,叫作「雙歷程理論」。這個理論認為,雖然大腦通常會同步記錄訊息,然而,有的時候,某些資訊在大腦的傳輸中會出現些微的延誤,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訊息與訊息之間傳遞的時間差,讓大腦將前後的訊息解讀成兩個不同的事件。這讓大腦在播放已存在的記憶時,感覺就像發生過了一樣。也因此,既視感便產生了。
說法二:全息理論
而第二種說法,叫作「全息理論」。根據它的說法,在記憶的運作中,我們只需要一小部分,就可以窺見全局。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有點抽象,別擔心,讓我們用實際的例子來理解它。
舉例而言,你在一家餐廳裡面,而這家餐廳的桌巾,跟奶奶家的桌巾長得很像。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記起了這張桌巾,卻沒有想到自己記起這張桌巾的原因,是因為想到了奶奶家的桌巾。也就是說,你的大腦召喚出了過去的記憶,自己卻渾然不覺。這讓你產生強烈的熟悉感,卻毫無記憶,而既視感也就因此而產生了。
說法三:分散性注意力理論
最後一種說法,叫作「分散性注意力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既視感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大腦下意識接收了外在環境,但也同時分心在某個物件上。在此情形下,當記憶力回歸時,我們對於當時無意識接收的外在環境,便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或許也是既視感的成因之一。
雖然目前對於既視感的形成原因,仍然沒有一定的解釋。然而,透過上面的這三種說法,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加理解這種神秘的似曾相識。
下次當你覺得好有既視感時,不妨也想想,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是怎麼產生的吧!
撰稿:郭慧
在2009年TED開放授權後,TEDxTaipei隨之成立,由策展人許毓仁和一群年輕的朋友共同創立。四年來,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年會,以及數次中、小型活動。累積將近150支演講,包含舞蹈家許芳宜、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這些影片可於TEDxTaipei.com上瀏覽。
「打造華人的說故事平台」是TEDxTaipei的願景,透過發掘台灣的明日之星和在地故事,把跨領域的智慧向下紮根,讓孩子們有新的學習內容,也讓好點子遍地開花。
TEDxTaipei:留18分鐘給自己 TED是世界頂尖的知識聚會,講者透過18分鐘的短講向世界闖述他們的故事,並相互交流。TED取名自科技 (technology)、娛樂 (entertainment)、設計 (design),三個領域的交會。TEDxTaipei,致力於打造華人說故事的平台,內容從雲端科技到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應有盡有。在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後,我們邀請您留18分鐘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