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被佐伯格的笑臉騙了!從Google到Facebook...緊張兮兮的執行長才能生存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別被佐伯格的笑臉騙了!從Google到Facebook...緊張兮兮的執行長才能生存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別被佐伯格的笑臉騙了!從Google到Facebook...緊張兮兮的執行長才能生存

別被佐伯格的笑臉騙了!從Google到Facebook...緊張兮兮的執行長才能生存
dreamstime
撰文者:林之晨
MR JAMIE 2016/04/22

這是日前離開人間的現代管理大師、前Intel執行長Andy Grove所留下的眾多名言之一。

偏執狂才能生存?

跟很多英文金句一樣,它很難翻成中文。大家通常用偏執狂去翻Paranoid,但「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樣的話是講不通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商業的世界,偏執狂的下場絕大多數很慘,因為他們在堅持的往往是錯誤的東西,最後很難不搞到公司倒閉、身敗名裂。當然這些人當中也有少數像Steve Jobs這樣可以修成正果的,但那畢竟是特例,因此我們沒辦法把偏執狂才能生存說成通則。

所以這裡的Paranoid,應該更接近神經質、緊張兮兮。但神經質才能生存,其實也不容易解釋,神經質就是大驚小怪,這樣的人,也很難說比較不會犯錯、比較可以存活。

如果真的要把這句話講通,我們得把Paranoid翻成緊張兮兮怕死的,那這句話就很好解釋了,成天緊張兮兮怕死的人,才能生存。換句話說,不怕死的,都比較快死。

但這樣講,又把這句話講淺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麼解釋這個金句呢?我覺得用破壞創新與Paradigm Shift的模型,比較容易解釋。

1-100 的競爭框架

一般來說,當你開始走1-100這條道路,勢必代表已經在某個垂直領域、利基市場,證明了一個模式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競爭對手會開始從四面八方持續湧進來。

在你的周邊,有與你相似的同儕,這些人與你差不多時間出發,走的路線跟你類似、對風口的掌握也相當。當他們意識到你這邊有不錯市場回饋,勢必會漸漸往這個方向靠攏。

在你的後面,則會有直接抄襲你的後進。畢竟你已經證明這裡有豐碩的果實,眼紅的新人直接來競爭、搶食,這是必然的結果,也是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不斷重複的戲碼。

而在你前面,還有那幾個比你大幾十、幾百倍的前代衛冕者們。剛開始,他們或許嫌你小、瞧不起你,但當你搭著風口越做越大,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就坐以待斃。總有一天,他們會覺醒,拉動巨大的資源,跟你做一樣的事情來對決。

因此,1-100的道路,基本的框架就是有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試圖跟你做類似的事情,把你拉下馬來。而你的工作,則是帶領團隊不斷努力去維持領先。因此你必須要有好的長期策略,然後在那之上不斷更新戰術、優化執行,才能成為最終的站立者。

所以1-100的生存其實很理性,那麼何來緊張兮兮之有呢?

高度競爭的成果

在1-100的這個過程,當你成天面對的是跟你做類似事情的對手,那麼要打勝仗,整個組織必須要針對既有商業模式做規模、效率與執行力的最大化,換言之,就是把KPI 與SOP壓下去,然後全體上下照表操課、將士用命,一定要把目標達成。

當你把這件事情做得越成功,那麼勢必代表你的組織文化、結構、人才,越是在既有框架底下,最適合、也最優越物種。

而這樣的物種,由於優化到了極致,牠最怕的就是一件事──牠所生存環境,突然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由於已經針對計有環境優化到了極致、長成巨大的規模,當環境丕變,牠難有重新適應所需要的彈性。

從顛覆者到被顛覆

所以,每當有新典範出現,幾乎必定隨之而來的,都是出現新的破壞者,搭著風口,在不久之後顛覆了衛冕者的存在。從當年的IBM、Hp、Dell,到近期的AOL、Yahoo!,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看到今日的巨人,轉眼間成為明日的恐龍。

可以避免嗎?

但這件事情不是完全無法避免的。畢竟這世界上還是有些公司,能在數個巨大洗牌之後,仍然維持領先者的位置。Google與Facebook就是最好的例子,Adobe則是另一個大家比較沒有注意到的。

如果你說這些公司的執行長都是神,總能提早預知典範轉移,這是沒有人會相信的。他們一定不是神,只是在針對既有商業模式優化的同時,也小心翼翼的在耳聽八方,觀察所有可能的次世代挑戰者。

光這個行為,恐怕就已經會有些人覺得他們Paranoid,「你都已經領先這麼多了,有什麼好怕」──這是神經質的第一個層次。

但還有另一個層次,我認為,恐怕才是Paranoid這個詞真正的來源。每當某個有潛力的新顛覆者出現,這些領導人一定會想積極出手應對。舉例來說,當Twitter開始走紅,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說「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弄出一個單向追蹤的粉絲專頁產品,否則有可能會被它顛覆。」這時,你想他的共同創辦人、副總、團隊會說什麼。他們一定會說,「Mark你想太多了,我們的用戶比他們多、成長比他們快、粘性比他們大,根本不用怕。好啦,如果你堅持就給你做,但我們真的覺得不需要這樣山寨它。」

當Foursquare開始走紅,Mark立刻堅持要做打卡。當Google+出現,Mark馬上又要加群組功能。Instagram出現,Mark花10億美金把它買下來,WhatsApp起來了,Mark 又要把它吃下來。什麼,對方獅子大開口要218億美金、還要一席董事?Mark 居然還說沒問題,非吃不可?

這些還都是事後成功的案例,還有很多是他看到後進者出現、堅持要做,但後來沒什麼成績的產品,像是送禮、Poke閱後即焚通訊軟體等等。你看,久而久之,團隊心裡面想的,一定是Mark,你也太神經兮兮了。

不但神經,而且堅持神經、不怕被說神經

所以,如果Mark是一個對次世代顛覆者不夠神經、或是怕團隊覺得他神經的領導人,甚至是一個知道對方不一定會是真的挑戰者、對應的策略也不一定會成功,因此不敢神經兮兮去強迫團隊反擊的領導人,那麼長期而言,這家公司一定會在某一個Paradigm Shift被顛覆。

就是因為Mark這樣神經的關注、寧可錯殺100的去回應,Facebook才能在新世代挑戰者不斷出現的社群世界,維持長達12年的領先。所以,總結來說,能夠跨多個典範轉移,還能夠長期生存的領導人,勢必是讓人覺得相當神經質的。

而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你也就能知道,為什麼Grove的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是這麼經典的金句。

以上,且讓我用今天的這篇文章,感謝Andy Grove留給我們的許多現代管理觀念,願在天上的他,能夠安息。

本文獲「MR. JAMIE」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_林之晨

林之晨現為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曾共同創辦碩網、Muse Games 等網路公司,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企管碩士、台大化工學士。

「MR JAMIE 」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Google Facebook 佐伯格 笑臉
MR JAMIE
MR JAMIE
林之晨
展開箭頭

寫給所有網路人、創業人以及創業投資者, 除了提出觀點,更希望激發思考、辯證。作者林之晨為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曾共同創辦碩網、Muse Games 等網路公司,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企管碩士、台大化工學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