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別再只看KPI!一件事告訴你:為什麼資深老員工做的事比你少,薪水還領的比你多?

有一家船公司,主要的營業項目為船舶的製造及維修,由於訂單及業務量並不固定,因此員工的雇用多是採用約聘制,以日給的方式計薪。船公司的工作需要搬運材料,操作重型機械,還要爬上爬下檢視船舶的各個細節,因此雇用的多數為年紀較輕的員工。但我卻發現,有一位年近花甲的李師傅,幾乎每次都是老闆的固定班底。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船老闆跟我分享了他的人事薪資表,原來這位李師傅,明明工作的績效及貢獻度,遠遠不及其他的年輕人,但老闆付給他的酬勞,卻完全不亞於其他人。
按理說,在工廠的體力活是可被量化的,搬了多少材料,幹了多少活,工程進度有多快等等,貢獻度越高的員工,理應領越多的錢才對,既然如此,老闆為何不多請位年輕人進來,反而要留李師傅在班底中呢?
不是要績效,是要安心
原來,留住李師傅的目的不是為了績效,而是安心。
老闆說,造船廠這樣的工作環境,一次的工安意外,可能就要賠掉近十年的營業額,買樂透是用少少的錢,去買那個可能一夕致富的「萬一」,而我們經營公司的,卻是要努力去避開那個「萬一」。
有經驗沒體力的李師傅,自始他的價值本來就不在體力活上,而是他能夠時時刻刻巡頭巡尾,去降低工安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且如果萬一真的有什麼意外發生,只要李師傅在場,他也最懂得如何去將損失降到最低。
光是能讓老闆多安點心,其實就已經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潛在價值了。
不易量化的人才價值
我們能夠發現在職場上有一些人,可能並沒有過人的學歷及工作績效,但只要有他們在,工作氣氛就是比較好,大家做起事來就是比較放心,其實,這就是一個人才所具有的「潛在價值」。
潛在價值高的員工,通常具有一些特色:
他們鮮少將自己放在顯眼的位置上,而是默默的為組織付出及加分。
他們鮮少會把問題丟給他人,而是樂於分享資訊,激勵他人。
他們願意將精神及時間,放在比較菜,或是學習較慢的同事上,幫助他們更快上軌道。
他們通常可以扮演多種角色,缺溝通者,他們能溝通,缺領導者,他們能領導,就算有雜務需要幫忙,他們也不會推拖。
他們能夠面對危機,更擅於在災難來臨前,就先預防或是想好解決方案。
有趣的是,這些可貴的潛在價值,通常並不容易被量化,反應在員工的工作績效表上,但卻真真切切影響著組織的運轉。
如果遇見了一個目光如豆,只懂得看數字的主管時,這些價值就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組織就只剩下懂得做表面工夫的員工了。
看一個員工的價值,不能只看表面工夫,更要看見潛在價值。
紀堡記帳士事務所、紀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碩士。
斜槓青年代表,是記帳士、公司負責人、大學兼任講師、專欄作家。把觀察當嗜好,把寫作當練習,不喜歡標準答案,喜歡把腦袋放在不同位置思考問題。文風幽默風趣,總能從隨手可得的簡單故事中,發現令人驚豔的奇妙觀點!現為《商業周刊》《天下雜誌》《今周刊》《大數聚》等網路媒體專欄作者。著有《懶經濟》《不換位置,也要換腦袋》《情緒成本》等書。
部落格:www.cboss.tw
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財務報表看不見,卻是最昂貴的一種隱藏成本
每天累積「喜歡」,去除「討厭」,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拒做情緒乞丐!
累積資產,善用策略,讓情緒損益從赤字轉正。
當虧損越多,負債越多,自大、自私、自憐,伴隨而來;
當收益越多,資產越大,成就感、人際關係、幸福感,愈來愈足。
與情緒富翁共事,彼此溝通就事論事,順暢無阻;與情緒乞丐共事,凡事擔驚受怕,障礙重重。
你想要一個不那麼「累」的人生嗎?一切就從控管情緒成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