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全世界關注的「自然正成長」與「生物信用額度」行動解方就在台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全世界關注的「自然正成長」與「生物信用額度」行動解方就在台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ESG
ESG

減碳ESG | 永續投資

全世界關注的「自然正成長」與「生物信用額度」行動解方就在台灣!

全世界關注的「自然正成長」與「生物信用額度」行動解方就在台灣!
台大實驗林蔡明哲處長號召企業,共同響應永續林業的創新機制,生物信用額度及自然正成長額度。 (來源: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提供)
撰文者:游易文
商周ESG 2023/12/29
摘要
  1.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在COP28氣候峰會上發表關於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與生物信用額度(Biocredits)等永續倡議的台灣行動解方。
  2. 他回台後亦積極向企業倡議,鼓勵企業支持自然棲地管理、生態系統恢復以及生物多樣性重建,保育台灣珍貴林相。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2023年12月在杜拜落幕,總計吸引逾九萬人造訪,而在多場官方活動與周邊會議中,由世界氣候基金會(WCF)主辦的世界氣候高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有一場專題演講格外備受矚目,報名登記人數超過五千人,都是為了聆聽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蔡明哲,發表關於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與生物信用額度(Biocredits)等永續倡議的台灣行動解方!

呼應今年COP28以「團結、行動、落實」為主題,無論探討能源、貿易、教育或自然生態議題,幾乎都緊扣「行動」這一關鍵字,希望隨著逼近全球升溫暖化1.5°C臨界值,在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擴大永續農業、發展綠色金融、加強全球合作等四大訴求上,激盪出更多嚴謹方法與實務解方,得以加速推廣並落地應用。

其中,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一向跟土地環境息息相關,習慣從大自然擷取各種有用資源,特別是一百年來全球人口從16億快速增長到80億,可想而知自然資源遭受到大規模消耗破壞,因此各國無不關注永續農業、永續林業以及生態保育的實踐作為,想尋求值得學習效法的典範。

立基120年森林經營與科研知識 台大實驗林倡議永續創新機制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但山勢綿延陡峭,造就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多元氣候環境,加上森林涵蓋面積超過60%,孕育出豐富又獨特的林相生態。而成立120年的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管轄林地面積達3.3萬公頃,不僅是台灣第二大地主,更是森林經營研究與生物科學領域的權威學術單位,足以代表台灣登上國際舞台,分享相關專業領域知識,號召共同攜手合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蔡明哲強調,這次前進COP28,之所以「把倡議層次拉高,談論自然正成長與生物信用額度,主要是WCF跟各國,都在看台灣可以提出什麼永續行動解方」,畢竟永續議題不再只有減碳或碳盤查,企業種樹也不該為了公益行銷,必須往上鏈結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自然正成長架構,邀請有志一同的國內外企業或團體,建立正確觀念以及付諸行動,在各個地方樹立一個個典範。

在WCF專題演講中,蔡明哲便以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推動的淺山復育為例,印證重建具有韌性(resilience)的自然正成長生態系統,確實有助於提升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當自然植被恢復之後,不僅成為多元動植物的友善棲地,就連木材收穫、林下經濟、生態旅遊、原民社區生計都能跟著變多變好,直接對應聯合國SDGs核心目標,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情。」

因此,蔡明哲也呼籲,接下來應該串接生物信用額度、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綠色消費商業模式等創新機制,擴大背後的社會影響力與經濟效益

從源頭開始解決問題 號召企業護山林提升台灣生物信用額度

如同「前人種樹,後人遮蔭」因果循環概念,自然遭到大量開發會失去韌性,損失將是全人類共同承擔,但復育山林提高自然韌性,除了擴大森林碳匯量能,還可以因應極端氣候協助減災,所以蔡明哲認為,與其講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不如談更高層次的自然生物信用額度鼓勵企業支持自然棲地管理、生態系統恢復以及生物多樣性重建,真正從源頭開始解決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年9月TNFD正式版Version 1.0一發布,立即有全球1500多家企業響應,當中15家為台灣企業,「這代表自然保育已經攸關企業的生死存亡,於是透過TNFD架構,可以讓每家企業董事會了解自身的事業經營,對自然環境甚至原住民與地方社區(IPLC)產生哪些影響,當中有哪些機會,又應該有哪些策略」,蔡明哲認為,投資自然就是投資未來,投資「自然正成長」勢必成為企業淨零碳排與ESG策略的關鍵核心。

至於隨著自然正成長、生物多樣性或生物信用額度,一一納入企業的風險管理與永續策略,需要第三方公正科研單位幫忙研究並設計執行路徑,也需要一套嚴謹的盤查、報告和認證(MRV)機制,蔡明哲處長表示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早已投入開始做了,尤其還提出「企業護山林」以及他在WCF專題演講現場呼喊三次的「Biocredit Taiwan」,作為兩大台灣行動解方,希望號召更多企業認同加入,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核稿編輯:管婺媛
責任編輯:張薰云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您認為你的企業迫切的永續轉型項目是什麼?
報名2024碳競爭力高峰會,了解企業減碳進入深水區,面對供應鏈淨零轉型,大廠已開始進行「1+N」合作形式,哪些永續轉型是企業最缺乏的?
1.排放量數據的收集和追蹤成本過高
25%
2.缺乏清晰的減碳指引與標準
18%
3.自身員工缺乏永續意識及認同
18%
4.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減碳法規與政策
39%
COP28 韌性 淺山保育 生物多樣性 生物信用額度 WCF 永續解方 自然正成長 實驗林
商周ESG
商周ESG
商業周刊
展開箭頭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