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馳向未來趨勢論3》氫能正夯 決勝能源大未來

把水分解成氧氣與氫氣而產生的氫能,可以減少碳排放,受到全球矚目,被歐盟視為電力轉型的新能源明星。
中興電工營運長沈頌欽擔任「Drive to the Future 馳向未來」趨勢論壇的講者,以「能源革命・氫轉未來」為題,暢談全球氫能市場的發展與商機,以及中興電工布局氫能產業的經驗。
2023年3月,在日本東京登場的日本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FC EXPO 2023)上,湧入燃料電池、汽機車、電子產品製造商,以及能源公司、投資者、政府代表,尋找最新發表的氫能相關高階技術、材料、設備與產品。
氫能成為當紅的新能源之星,被被歐盟視為電力轉型的重點。中興電工營運長沈頌欽指出,歐盟執委會提出兩項再生氫能授權法案要點,包括授權法案旨在定義在何種條件下,氫、氫基燃料或其他能源載體可被視為RFNBO(非生物來源的可再生燃料);授權法案提供計算RFNBO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
歐盟在開發和部署潔淨氫能價值鏈,以及保持相關清潔技術的領導地位,有成為全球領先者的架勢,目前歐盟潔淨氫能計畫,採取「分階段方式」擴大生產。
臺灣不該缺席 應加快發展、與國際同步

「2023年至2025年,是氫能產業關鍵的3年,決定未來2026年至2030年全球氫能應用技術爆發。」沈頌欽對政府呼籲,台灣面對全球逾10兆元產值的氫能產業,絕對不能缺席,建議加速制定氫能產業全球發展策略,並開發國際合作機會,引領國內產業走出台灣,同時跨部會應啟動投資獎勵、稅賦優惠、躉售電費與提供實證場域投資計畫。
此外,沈頌欽認為,產業本身要做的努力作為,則是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供應鏈、產品與零組件取得國際認證、積極與國內外夥伴參與國際實證專案;至於向來輔助產業的學術與研究單位,應持續研究基礎科學,產出關鍵技術能量、累積專利,並以關鍵技術積極技轉給產業,協助產品商轉落地。
目前歐、美、日、韓,已在氫能領域具備強大的技術競爭力,而且全球超過19國投入大量資金,補助氫能技術與場域應用。「台灣氫能產業尚未打入主要全球供應鏈,業者的氫能產品研發,相對落後主要競爭對手,再加上產品特性,開發測試時間長,也讓臺灣很難在短期內追上對手。」沈頌欽強調,目前臺灣並無長期氫能產業發展策略,能源類資金極少投入台灣氫能市場,長期低電價策略不利氫能發展,相關氫能的專利數量與國際認證產品少,盼望政府制訂氫能法規,能與國際同步。

建立新商模 擁抱全球商機

看好氫能事業前景、研發氫能技術多年的中興電工,在華亞園區建造氫能生產基地,切入全球氫能產業供應鏈。
沈頌欽說,中興電工為氫能事業,做了完整的全球布局,將研發中心與倉儲中心設於美國,並計畫在海外的南非、中國設置生產基地,而位於國內的華亞氫能製造中心,則是瞄準電力、工業、交通、負碳技術、運輸、建築領域,生產關鍵零組件與產品試營運(Pilot Run)工廠,主要應用在一站式服務氫能解決方案、MW甲醇重組型氫能發電廠、餘氫純化發電RE100工業區、低耗能低污染的碳捕捉系統、氫能運輸載具分散式加氫站、創能+儲能的微電網系統等產品。
目前華亞氫能製造中心的生產線相關設備,已經陸續到位試運轉,並從2023年第一季開始營運,並且規劃將氫能事業分拆,另設子公司中興氫能,主攻印度及東協市場,在中國市場則與當地業者合作,藉此與全球客戶共同建立新型商業模式,加速推動2050年淨零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