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閃死人!明知惹人厭也要在臉書放閃的情侶心理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閃死人!明知惹人厭也要在臉書放閃的情侶心理學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閃死人!明知惹人厭也要在臉書放閃的情侶心理學

閃死人!明知惹人厭也要在臉書放閃的情侶心理學
Sascha Kohlmann @ Flickr, CC BY-SA 2.0
撰文者:何韻亭
科技報橘 2014/08/22

本文獲科技報橘科技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Facebook 滑了整天,卻只看到不太熟的朋友與他的情人到處吃吃喝喝打卡合照?或是你的高中同學給了新男友什麼綽號(鼻鼻、北鼻、腦公)?周年紀念又吃了什麼?說一些像是「你是世界上最棒的情人♥~啵」、「啊,我真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了♥」。

你相信你的腦力絕對應該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心裡想著:「再閃啊,你們這些只能在網路上 PO 閃照取暖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些人就是必須「放閃」才安心

美國歐布萊特學院的研究指出,傾向把自信建立在愛情關係這種心理學上來說較高層次的依存關係上的人,比較容易利用社群網站,把他們的快樂傳播給大家知道。

研究者對一小群正在愛情關係中的自願者做調查,交往長度不等,從1個月到30年都有。研究者調查他們的滿足感,以及他們在 Facebook 上「放閃」po 甜蜜照和與情侶的頁面互動的頻率。他們也針對參與者的外向性、神經質、和善性、嚴謹自律性和開放性做隔離調查,也就是心理學上的人格5大特徵。

邏輯上這是合理的:關係依存自尊(簡稱 RCSE ,relationship-contingent self-esteem)與較低的整體自尊、較高的社交焦慮有關,可能使某人以系統性地對伴侶的動態「按讚」來尋求自我認同,或是堅持要在 Facebook 上公開一切。領銜學術作者 Gwendolyn Seidman 說:「你依存愛情關係以找到自尊的程度,與你依存其他外在事物的程度有正相關。對 RCSE 有較高依賴的人覺得他們必須展示出『我的情人與我的感情狀態沒問題』,如此一來他們才真的沒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啦,也是有人真的感情好才放閃

雖然過去的研究顯示外向的人在 Facebook 上比較活躍,也有較廣的社交網絡,但相較之下,內向的人比較容易在 Facebook 上炫耀自己的感情以及追蹤情人的動態。

關於這種差異的解釋是,外向的人在生活中分享更多個人生活細節,這對內向的人來說是比較不容易的。Seidman 說:「內向的人對於用網路來展現隱藏的自己可能感到比較自在,所以他們可能會比較自在地在網路上表達他們的情感,或是透過監視伴侶的 Facebook 動態以獲取他們的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Seidman 先前的研究指出會在 Facebook 上過度公開自己資訊的人只是想找到歸屬感,但這模式卻不適用在這次研究中的情侶們。RCSE 並不代表這段關係是匱乏的;事實上,比起那些不常放閃的人,較常在 Facebook 上「放閃」的情侶對自己的另一半比較滿意。

Seidman 說:「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這都是假的啦』,但我想他們會被這與感情生活中的真實快樂之間的關聯性嚇到。」

換句或說,對那些去死去死團的人來說可能會失望了:在愛情關係裡,過度分享的人並不一定是試圖尋求什麼補償,也不一定只是一種展演。「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與他「有史以來最好的情人」把他們的浪漫幸福貼得到處都是,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快樂。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作者簡介_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文章輕薄短小,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了。

「科技報橘」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面對中國積極挖角台灣科技人才,您認為政府最應該加強哪方面的措施?
台灣的生意,變美中的戰場!前總統蔡英文定調,防制中國挖科技人才是國安重要議題。4年修7法令、設台積電條款防堵中企...更多請見相關報導。
1. 強化法規的處罰力度
2. 提供租稅、獎勵等誘因留才
3. 加強國安宣導,提升人才警覺性
4. 加強政府查緝力度
5.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科技匪諜戰在台上演!台積條款入國安法、2000個探員全台「獵狼」大揭密
臉書心理學 臉書放閃 放閃心理學 情侶放閃 fb放閃 放閃 心態 放閃 心態
科技報橘
科技報橘
TechOrange
展開箭頭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文章輕薄短小,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