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商業趨勢
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日本企業2014年對中國投資減半,資金改流往…?

日本2014年1~6月的對華投資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一半。考慮到中日關係可能長期惡化,日本企業紛紛凍結計畫,投資發生了質的變化。那麼,日本企業的投資資金都到哪兒去了呢?
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正在急速減少。中國商務部7月15日發佈的2014年1~6月的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實施額,未包含金融)為24億美元,同比減少48.8%。
而全球對華投資則同比成長2.2%。過去幾年,日本對華投資一直呈成長趨勢,但進入2014年後卻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開始驟減。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多數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日本企業判斷中日關係緊張可能長期化,所以開始全面減少對華投資。
這樣的跡象早已顯現了出來。JUKI公司2013財年的工業縫紉機銷售額中,中國佔28%,而在2010財年中國的銷售額還佔42%。該公司指出,「中國內陸的需求成長不及預期,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和南亞的比例已經反超中國」。
導致日本企業離開中國的導火線之一是2012年秋季的反日遊行。令日本企業害怕的並不只是遊行隊伍打砸設備的風險。一旦出現抵制日貨運動,需求會隨之驟減,工廠勢必無法維持開工率。倘若這樣的狀況定期反覆出現,日本企業將很難維持生產效率,無法與對手進行競爭。
雖然抵制日貨運動現在已經平息,但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出現。人工費的飆升也降低了對中國投資的吸引力。日本某汽車零組件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受抵制日本車的影響,許多企業都凍結了在中國的工廠投資計畫」。
雖然在反日遊行之前已經計劃好的投資項目基本到位,但新的投資則無法做出決斷。轉捩點就出現在2014年的上半年。
投資轉向服務業
但日本對華投資並非都在減少。SMBC日興證券的經濟學家肖敏捷說:「汽車生產設備等大型投資在減少,但對於服務業的投資則在增加。」某物流設備製造廠商表示,包括面向零售業的倉庫在內,物流設備的供貨量正在不斷上升。而製造業投資則在萎縮中顯現出了質的變化,DMG森精機社長森雅彥表示:「價低質劣的機械沒了市場,高端機械的需求開始出現」。
那麼,日本企業用於投資的資金究竟從中國流向了哪?日本財務省發佈的2014年1~5月(4、5月為速報值)的國際收支情況顯示,對華直接投資(實施額-回收額)同比減半,對東南亞投資有所增加:對新加坡投資同比增長56%,對印尼投資同比增長17%。前面介紹的JUKI那樣的動態從具體數據中也能看得出。
由此可見,若干年前日本企業開始提出的「中國加一」策略已經在眾多企業付之於行動,但投資並沒有因此而形成新的固定潮流。被看好的投資對象泰國和越南也浮現出了政治風險。根據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等的簽署情況,投資對象的候選估計還會發生大變化。日本企業的亞洲供應鏈進入了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記者:江村英哲、佐藤浩實,《日經商務週刊》)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