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該不該買房養老?專家曝靠房養老4模式活化資產,將房產價值最大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該不該買房養老?專家曝靠房養老4模式活化資產,將房產價值最大化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地產風雲

該不該買房養老?專家曝靠房養老4模式活化資產,將房產價值最大化

該不該買房養老?專家曝靠房養老4模式活化資產,將房產價值最大化
台灣目前主要有以房養老、留房養老、共居養老、賣房養老等退休住房模式,可視個人經濟程度選擇。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張瀞文、何醒邦
聯合新聞網 2024/05/15
摘要
  1. 這一代65歲以上的退休族,不一定存了養老金,卻有許多人在年輕時打拚買了一間房。
  2. 房子可用哪些方式轉為資產,讓我們後半生能靠它取得生活所需費用?
  3. 台灣目前主要的退休住房模式有4種,包括以房養老、留房養老、共居養老、賣房養老。

許多人打拚一輩子,到退休時發現此生最大資產就是房子,但台灣現有的「以房養老」有諸多限制,無論是民眾申辦或是銀行承辦的意願都不高,如果不使用政府推的以房養老方案,我們的房子,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拿來安頓後半生?靠房子養老,勢必成為這一代退休族該思考的事。

該不該買房養老?

「如何用房子養老」是這一輩退休族的功課,而四、五十歲輩的煩惱卻是「要不要買房保障後半生?」

在為弱勢找房租屋的非營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的辦公室裡,有很長一段時間「要不要買房?」成為社工們午間餐桌最熱話題,在這間辦公室,擁房比率遠低於全國同年齡平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年,他們有人買了房,漂泊的心終於安定;有人在猶豫中房價又漲了,至今租屋;也有人用其他方式為自己的老後安居努力。進數位版看他們的故事。

許先生家住台北市蛋黃區,同社區同坪數日前交易金額約3000萬,他想起30幾年前400萬元購入的小宅,現在已變成千萬豪宅,價格高到連自己都買不起。沒其他投資的許先生曾想過,日後養老看病需要錢,好歹還有一間房,但細想不對,人生最大資產就是這間房,如果賣了要住哪呢?

房產是這一代65歲以上者「最大資產」,許多人不一定存了養老金,卻在年輕時打拚買一間房。根據主計總處的人口及住宅普查調查,2020年全台65歲以上擁有住宅者高達89%,擁宅比率是所有年齡層最高,其中多數人像許先生,雖有房子,卻只有一間,且現正住在其中。

房子可用哪些方式轉為資產,讓我們後半生既不會流離失所,又因為房子取得生活所需費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分析,台灣目前主要有4種退休住房模式,包括以房養老、留房養老、共居養老、賣房養老,可視個人經濟程度選擇。

1.以房養老:適合僅一棟房

各界較熟知的「以房養老」,就是將持有的房子抵押給銀行,在貸款期間內,銀行每月撥付養老金,保障退休後生活資金所需,例如價值2000萬的房子申辦30年,每月約領2萬多至3萬多元;好處是房子雖抵押給銀行,仍能繼續住在家裡,不用轉換環境,適合僅有一棟房的銀髮族。

2.留房養老:財產安養信託

「留房養老」則是安養信託的一種,主要對象是手上有兩間房的民眾,可到銀行申請信託帳戶,將財產交給銀行出租管理,定期定額領生活養老費;身為「包租公」的銀髮族,也可透過與銀行和包租代管業者的合作,來把關房客。

3.共居養老:青銀互助互惠 

若手上只有一間房時,可試試「共居養老」,長輩將多餘空房出租給年輕人,或幾位志同道合好友,同住一個屋簷下,共同分攤生活費用,達到互助互惠,彼此照應的目的。

4.賣房養老:大宅換兩小宅

何世昌說,當人生資產只剩一間房時,又需要多一點的生活費用,「賣房養老」可能是較適合方式;因許多銀髮族的兒女各自成家後,也不需太大生活空間,像大宅換小宅、一大宅換兩小宅、市區換郊區等,將房屋出售,找坪數小或房價較低居所,出售後的價金所得,就用來當退休金,或可另多買一間小宅,用來收租。

「不動產不要真的不動,要活用。」何世昌說,如果不想賣房,也可從房子增貸出一筆資金,規畫投資理財,不過好地段的房子才會有好的退休金,若房子先天不良,不容易期待一個老後富裕的生活品質。對持有者來說,房子雖是自己的,但最後也會變成他人的,建議規畫時先與繼承人溝通,避免家人為房事傷感情。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工作多年,為何我的存款幾乎沒增加?人生必學財務規畫鐵三角
如何在金融市場中保住退休存款並增收益?專家建議把握3原則
「新退休年齡」曝光!專家籲:理財晚鳥投資有「三不」
窮得只剩下房子?專家曝「3阻力」以房養老難盛行

責任編輯:湯明潔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共居 養老 安養信託 房產 退休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展開箭頭

聯合新聞網 (udn.com)於 2000 年成立,以成為中文市場頂尖全面內容服務提供者為目標。透過優質內容、資源整合、客製服務及市場開發,提供更多元及全面的資訊服務解決方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