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513大停電,是「最壞情況疊加」或是「未來日常」?4關鍵決定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513大停電,是「最壞情況疊加」或是「未來日常」?4關鍵決定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513大停電,是「最壞情況疊加」或是「未來日常」?4關鍵決定

513大停電,是「最壞情況疊加」或是「未來日常」?4關鍵決定
高雄興達電廠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黃齊元
摘要

1.停電反映台灣產業結構出現危機,絶不只是個人疏失或短期問題而已,這件事情對台灣的衝擊,就長期而言超過疫情。

2.高耗能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致力發展為「高端製造中心」,是能源消耗上的兩大重要因素。

3.再生能源的配比過低、全球綠色供應鏈的衝擊,兩者則會影響「能源生產」。

上週最大的事件,除了疫情爆發以外,就是全台大停電,影響用電總共415萬戶次。

這件事情對台灣的衝擊,就長期而言超過疫情。因為疫情是全球現象,而且台灣防疫成果和別的國家相比屬於中上。但停電反映台灣產業結構出現危機,絶不只是個人疏失或短期問題而已,在這方面台灣整體資源及應變處理都不及格,令人憂心。

官方表示這次停電原因是高雄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電力無法輸出,這好比延長線插座故障,即使有電也送不出去。但為何會故障?政府解釋是台電一名員工誤按隔離開關。經濟部次長則說這次可說「最壞狀況疊加在一起」,當最糟情況發生時,「我們可能真的應付不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管理上有所謂的「最糟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意指發生機率很低的情境,企業如果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增加投資,造成策略上的抉擇。舉例來說,假如要防止1%的意外,必須再多花1百億元,請問要不要投資?上個世紀美國GE提出「6個標準差」概念,追求生產過程高度精確,那就需要很多的投資。

政府強調電力是夠的,也有備載容量10%,但這些備載的電卻沒有辦法即時發揮效能。以水電來說,配合節水措施無法全力發電,導致水力機組減少180萬瓩;另外由於再生能源落後進度,太陽光電比預測值少發30萬瓩,風力發電比預期少25萬瓩,再加上人為疏失,以致電網系統瞬間缺少12%供電。

你可以想像一個類似假設情況:某棟大樓失火,造成意外傷亡,原因是警報器故障,沒有發揮功能;逃生門又鎖死,無法打開;此外巷口被雜物堵住,消防人員無法出入。這些都是不同因素,但同時發生就會造成致命傷害。

現實生活中,有無數意外事件。管理者或政府總是說,不要擔心,這只是意外,但它偏偏就發生了,這就是黑天鵝。現在全球超級動盪,導致很多平常不會發生的極端狀況,接二連三發生,像連環砲一樣,黑天鵝已成為「新常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希臘神話有所謂「阿基里斯腱」,也就是英雄人物的致命弱點。台灣的致命弱點,在這次事件後充分顯露,即我們能源政策建構在脆弱的基礎上。未來即使加強人員訓練並完善系統設計,還是會持續發生缺電情況。這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台灣大力發展高耗能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是台灣的優勢,台積電更是護國神山,短期內從北到南,台灣不斷在加碼半導體投資。但現在規劃並沒有把未來晶片廠需求完全考慮進去,假如現在用電都已經捉襟見肘,那未來怎麼辦?

第二、台灣致力成為高端製造中心

台灣的專長是製造,過去主要以「中國製造」為主,現在半導體產業開始「美國製造」,部分其它產業也準備向印度和東南亞布局,但進度相對緩慢,大部分台商都選擇「台灣製造」。

從政府招商的角度,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基礎建設沒有跟上來,一兆元投資是以昨日的電力、水力、土地和人力來支應,所以有資源不足問題。雖然政府有編列8千多億元「前瞻基礎建設」預算,但並非一蹴可幾。

第三、再生能源之配比,目前已遇到障礙

首先,再生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進度均落後;其次,天然氣完全仰賴進口,最近政府計劃在桃園外海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遭到「珍愛藻礁」環保團體抗議。全球天然氣發電比重前三高國家為以色列(64%)、墨西哥(60%)、荷蘭(51%),都有自產天然氣,不像台灣。

第四、全球綠色供應鏈衝擊

拜登提倡「2050碳中和」目標,小英也宣誓要跟進。但台灣碳排放控制在全世界屬末端班,再生能源比重低,現有能源80%集中在燃煤和氣電,未來台灣企業可能因為減碳不力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能源政策既無法支持產業發展,也無法達成減碳目標。

針對台灣弱點,未來中共如果封鎖天然氣進口,摧毀離岸風電設施,癱瘓水力發電,將對台灣造成重大傷害,甚至不需要登陸!台灣要覺醒,不要再執迷於「半導體」,趕快先處理「半導電」危機吧!

責任編輯:易佳蓉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台灣 缺電 再生能源 半導體 513停電 綠色供應鏈 高端製造中心
老總的兩岸手札
老總的兩岸手札
黃齊元
展開箭頭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

黃齊元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