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鴻海結盟Fisker推新世代電動車,估2023年Q4量產

1.鴻海24日宣布,與美國電動車新創Fisker簽署備忘錄,每年與Fisker共同製造25萬輛電動車、2023年第4季正式量產,成為鴻海第一個歐美電動車製造訂單。
2.Fisker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公司,被市場認定是特斯拉終結者之一的美國電動車製造商。它未來和鴻海共同開發的新款電動車,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
3.繼鴻海2020年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籌組合資公司,再與裕隆合資、中國車業龍頭吉利控股合資,又替法拉利未來代工,這次與Fisker結盟已為第5家合作案。
鴻海科技集團(2317)於24日宣布與電動車與行動方案解決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透過「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專案,攜手打造Fisker品牌劃時代的電動車產品,預計2023年第四季正式量產。
鴻海奪美國大單!新創Fisker棄福斯,改與鴻海結盟
Fisker和鴻海雙方初步規劃,將共同開發全新級距的車輛產品,預計年產量將超過25萬輛,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和印度,此新款電動車預計於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進入量產。雙方合作的產品將是繼2022年第四季度Fisker推出Ocean SUV之後,Fisker品牌的第二款電動車。
Fisker董事長暨執行長Henrik Fisker表示,Fisker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打破傳統汽車的藩籬;決定和鴻海公司攜手推動「Project PEAR」是因為雙方不僅有相同理念,也有很強的互補優勢,都致力於在傳統汽車行業中創造新價值,希望打造一種能夠跨越既有界限的電動車,結合最創新的技術服務和完美的設計產品,提供物有所值的組合,同時兌現公司創造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車輛的承諾。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Fisker對於追求完美產品的堅持以及勇於創新的理念,正契合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想法,期待雙方的夥伴關係將能創造極大的市場潛力。
劉揚偉指出,鴻海進入電動車產業,也代表了資通訊行業的新勢力,未來電動車時代是「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作為資通訊行業的代表;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
運用資通訊產業在電子零組件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的優勢,革新傳統車輛行業的思維,幫助現有及潛在的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劉揚偉透露,Fisker下一台量產車,就是基於這樣的速度,從概念到量產預計只要花24個月時程,比傳統造車需要的時間減少一半以上。
鴻海宣布「3+3」發展策略之後,即不斷在電動車領域拓展潛在的商機,繼2020年與台灣裕隆(2201)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以開放平台的理念成立MIH聯盟外,也陸續與拜騰、吉利建立不同形式的商業合作模式。
Fisker將於2022年第4季開始生產其第一款電動車Ocean SUV。Ocean產品推出後,市場關注度以令人振奮的速度發展,截至目前,全球預訂已超過12,000輛。Fisker也計劃在今年稍晚公布此具備量產能力的Ocean原型車。
雙方簽署備忘錄後,Fisker和鴻海的團隊將建立多個工作團隊,聚焦在設計,技術,工程和製造等領域。基於市場的快速發展,兩家公司預計在2021年第二季度底前完成協商溝通,並正式簽署合作夥伴協議。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謝佩如
商周大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