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疫情越嚴重、人們越離不開速食?麥當勞的人流為什麼逆勢成長

1. 具備「得來速」優勢的速食業者,在疫情中業績逆勢成長,不是天下掉下來的幸運,而是掌握「零接觸」的痛點,快速推出令顧客安心的服務,像是衛生包裝、衛生外送。
2. 星巴克跟上速食店腳步,快速停用內用區,全力主打外帶,讓來客量在疫情間反而成長。
病毒快速傳散,人潮集散地的「餐廳」一片淒涼。但,並不是所有餐廳都受苦,矽谷人流分析平台Placer.ai發現,在2月底到3月初美國疫情開始爆發期間,麥當勞的同期來客量逆勢成長2.9%,美國知名連鎖速食店福來雞(Chick-fil-A)更暴漲11.9%。
為什麼人離不開速食店呢?報導速食餐廳的媒體《QSR》直指,這是因為,速食店就是這麼難以取代,尤其是在非常時刻。
沒人想要好幾個月都在家開伙、絞盡腦汁張羅停課小孩的食物,疫情當前、手頭較緊,也讓人暫時放下吃昂貴健康食物的念頭,轉向熟悉、方便又便宜的速食好朋友。
除了因為有得來速(drive-thru)的外帶優勢以外,速食業在疫情下贏得用餐大餅,絕非幸運,而是發揮跟他們名字一樣...「快速」應對疫情、緊緊拉住客人芳心的功力。
魔鬼藏在細節裡的「安心」小巧思
疫情期間,人人衛生觀念大躍進。像是麥當勞等店家,除了員工全體戴口罩、勤洗手、設定鬧鈴,一響就執行一輪消毒程序之外,在顧客比較看不到的地方,速食店也下足功夫。
根據《美味》(Delish)報導,一家美國連鎖墨西哥速食店奇波雷(Chipotle)為了向顧客證明外送期間,餐點絕對沒有被外送員或其他人碰到,特別提供新的「保證沒動手腳」的密封包裝。在過去,奇波雷的外送紙袋開口大大敞開,現在則加上一大張密封條貼紙,將紙袋上方閉合。
此外,媒體《克里夫蘭》(Cleveland.com)報導,美國知名漢堡店Shake Shack也在官網聲明他們推出全新的外帶用密封袋。
這乍看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許多顧客甚至可能不會馬上注意到差別,卻會潛意識給顧客帶來一種印象,餐點在餐廳製作完以後,就原封不動、衛生無虞的直接送到顧客手中。
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美國速食店塔可鐘(Taco Bell)和溫蒂漢堡(Wendy’s)就有推出密封包裝,但那是因為一次外送員偷吃顧客的薯條,所以才出此對策。相較之下,疫情間人人自危,在這種時候推出限定包裝,顯得特別用心,能夠帶來體貼的好印象。
除了小體貼,還有「大」安心。根據速食媒體《快速休閒》(Fast Causal),洛杉磯一家漢堡店Creator的漢堡,全程由機器人在氣密艙裡完成,做完後將漢堡放進雙層密封包裝裡,再透過會自我消毒的傳送帶遞給店員。
這樣當然保證衛生,但不是一般店家可馬上執行的緊急防疫措施,也失去「用心服務」的味道。以外送服務來說,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達美樂就掌握疫情期間「零接觸」的服務痛點,迅速推出「零接觸外送」的創新服務。
根據《美味》報導,顧客在網路上點餐時,可以寫上指定的餐點放置位置。餐點送到後,外送員會透過電話、確認顧客可以馬上取餐後,就將餐點放在指定位置,接著外送員就會退到3公尺以外的地方,遠遠目送顧客安全取餐。
與速食產業同步,星巴克快手「疫情轉型」
根據Placer.ai的分析,速食產業在疫情流行期間人流量上升,主要提供內用的餐廳人流則直線衰減。顯見在疫情期間,方便衛生的速食產業,的確搶走了一部分內用餐廳的客源。但《彭博》(Bloomberg)的報導中,星巴克卻與速食產業並駕其驅,人流量不減反增了4.2%。
星巴克雖然同時提供外帶與內用的服務,但《紐約時報》指出,星巴克一直以來標榜是城市中的「第三空間」:座位旁設置插座,鄰近窗邊景觀的位置,都是在邀請顧客點杯咖啡坐著喝,或許用電腦辦公,而不是快速買完就離開。
星巴克這兩天宣布,他們會關閉疫情嚴重地區店鋪的內用位,全面改成to-go的外帶形式,長達兩週。這顯示出星巴克快速應變的能力,他們緊盯疫情,持續在短短兩週內更新防疫措施。從頻率高於同業的8分鐘消毒政策,到快速關閉內用服務、轉成非自身主打的外帶服務,都讓星巴克從其他提供內用、但損失慘重的業者中脫穎而出。《紐約時報》報導,雖然熱愛內用的顧客不免落寞,但也認同星巴克做的是很慎重的決定,增強品牌好感。
Placer.ai指出,速食業者和星巴克的好成績,與大家本以為一片倒的營業慘況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這些展現韌性的企業,證明了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是英雄懂得把握時勢,開創成功先機。
(資料來源:QSR, Delish, Cleveland.com, Fast Causal, Bloomberg, The New York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