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過世多年,還比活著的人賺錢!從Kobe過世,看美國如何把「名人遺產」做成一個大生意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過世多年,還比活著的人賺錢!從Kobe過世,看美國如何把「名人遺產」做成一個大生意

過世多年,還比活著的人賺錢!從Kobe過世,看美國如何把「名人遺產」做成一個大生意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愛範兒
愛範兒 2020.03.02
摘要

1. NBA球星Kobe Bryant因直升機意外驟逝,以他為名的周邊商品,特別是球鞋,在炒作之下價格暴漲了5倍。

2. 在美國,已有專門營運「去世名人品牌」的公司,像是麥克傑克森、瑪麗蓮夢露等,雖過世多年仍在賺錢,不但已經形成一個產業,相關公司估值甚至超過40億美元。

「當Kobe去世,我身體的一部分也死去了。」

昨天(編按:2月25日)在Staples Center(史坦波中心)舉行的Kobe追思會上,喬丹流著淚說出了這番話。儘管Kobe去世已經一個月,很多人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覺著這一切太不真實。

正如喬丹所說,無論生前還是身後,Kobe總會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然而除了洛杉磯凌晨四點的回憶,利用「Kobe去世」炒作賺錢的行為也多了起來。

廣告

Kobe的周邊產品一夜之間被炒出天價,甚至有炒賣Kobe球鞋的鞋販在社交軟件上問;

「詹姆斯多久出事,我有點期待了。」

那些利用「Kobe去世」賺錢的人

Kobe去世後,無數人陷入驚愕和悲痛,也有人開始了狂歡,最興奮的莫過於炒鞋黨,一度沉寂的潮鞋圈又熱鬧起來

一夜之間,炒鞋圈最火的不再是AJ和Yeezy ,而是Kobe的球鞋。當Kobe去世的消息傳來幾小時後,球鞋交易平台得物app(原「毒」)上,NIKE MAMBA FOCUS Kobe曼巴精神「湖人色」系列球鞋的售價從599元飆升到了4899元。(編按:人民幣,以下同)

廣告

同一時間在nice上,Kobe聯名球鞋Undefeated x Nike Kobe 4 Protro PE的價格已經暴漲了5倍,出貨價從平時的4000元左右飆升至最高的18899元。

正如愛範兒此前一篇文章中介紹過的,球鞋交易已經發展成規模化的線上交易二級市場,一些球鞋交易平台像證券交易所一樣運營,去年推出了球鞋「三大指數」的StockX ,也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炒鞋黨。

位於美國的StockX顯然比國內的球鞋交易平台更加敏感,在第一批媒體報導了Kobe死訊幾分鐘後,一些Kobe聯名球鞋價格和銷量都漲了數倍不止,其中Adidas的Crazy 1 Kobe「Vino Pack 」球鞋更漲到了 5萬美元。

同樣被指責借「Kobe去世」斂財的還有Nike的這樣運動品牌。有網友指出Nike主動下架了Kobe相關的商品,不少人認為這是為了之後漲價出售。

很快Nike就澄清了這個消息,不是主動下架,而是所有Kobe周邊商品真的售罄了。至於這些商品是被球迷買了,還是到了鞋販手裡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Nike也確實推遲了Kobe Protro 5這款新鞋的上市時間,這可能也是為了防止球鞋倒賣。除了Nike,不少線下的二手球鞋零售店也下架了Kobe的球鞋,或者禁止寄賣者漲價。

雖然各大球鞋交易平台也從Kobe周邊產品炒賣中獲利不少(交易需要手續費),也紛紛和炒鞋黨劃清界限,得物app 、nice都下架了Kobe相關產品並封禁了部分違規賬號,而StockX則將Kobe去世後一周內所有的Kobe周邊產品收入捐贈給Kobe和妻子成立的基金會。

實際上,雖然Kobe在體育和商業上都十分成功,但他的球鞋在去世前不算特別火爆。 NPD運動服裝分析師Matt Powell表示「Kobe比的球鞋款銷量處於中等水平。」相反Kobe的運動服要賣得更好。

但就像費城一家球鞋精品店老闆Brian Nadav 所說的,「Kobe是球鞋文化時代中第一位已故的前NBA超級巨星」,這難免會讓一些炒鞋黨打起歪主意,當官方下架商品,莆田的鞋廠可能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如果你這幾天走在洛杉磯街頭,就可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商販在售賣Kobe的周邊產品,當中不少都是盜版商品,相比起道德的譴責,他們更在乎趁機割一把韭菜。

這和之前在疫情中炒賣假口罩的讓你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最大可能也唯一的驅動力只有利益。

有的人死了,他還在賺錢

雖然目前很多Kobe的周邊商品已經下架,但這不會是長久的,再過一段時間,很多與Kobe合作的品牌可能都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應該怎麼運營Kobe的留下的「品牌遺產」。

據悉Nike的Kobe Protro球鞋系列的研發進度已經到了7-9代,那些與Kobe深度綁定的品牌還能繼續運營下去嗎?要怎麼做才不會背上「消費死者」的罵名?

悲傷過後,這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其實過去幾十年,很多去世名人的品牌,並沒有因為他們離去而終結,還出現了專門運營去世名人品牌的公司,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產業。

《Forbes》每年都會發布過世名人的收入排行榜,流行音樂天王麥克·傑克遜已經連續7年蟬聯榜首,其中2018年因為其遺產中EMI Music Publishing的股份被索尼收購,當年的收入高達4億美元。

貓王Elvis Presley 、瑪麗蓮·夢露和拳王阿里也是這份榜單的常客,而負責運營這三位去世名人品牌的,則是一家叫做 Authentic Brands Group(以下簡稱「ABG」)的公司。

ABG的總部位於紐約時代廣場,《Forbes》將這裡稱作「一座迷人墓地」。走進這家公司,就能看到前台上方的瑪麗蓮夢露黑白照,貓王的經典音樂在循環播放,拳王阿里的鍍金拳擊手套閃閃發光,旁邊則是麥克·傑克遜在MV《顫慄》中穿的紅黑相間的襪子。

靠著「復活」這些名人的品牌遺產,ABG在2018年就獲得了4億美元的收入。公司創始人Jamie Salte認為,明星的大部分遺產都在家庭成員手裡,因為意見分歧或沒有商業經驗,這些遺產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他們靠音樂版權或者遺產中的某些部分為生,而沒有把這些遺產打造成長期品牌。我覺得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知道怎麼去做。」

2012年ABG從夢露遺產繼承人手中買下了80%的遺產後,重新為夢露篩選代言品牌,大幅削減了授權品牌數量,主要選擇夢露生前用過的品牌,比如香奈兒5號香水系列。 Jamie Salte表示:

「與香奈兒5號合作賺得不多,但對夢露這個品牌至關重要,它給這個品牌帶了光環效應。而更重要的事實是,她用過香奈兒5號。」

2015年ABG還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以夢露動畫形像打造的品牌「小夢露」,打造影視、遊戲等周邊產品,希望吸引中國的年輕粉絲。

此外ABG還在運營這瑪麗蓮·夢露的社交賬號,夢露也是第一個Twitter進行驗證的去世名人,並在Facebook上擁有1300萬多名粉絲。

據 《好萊塢報導者》報導,根據非虛構作品《瑪麗蓮·夢露的最後歲月》(The Final Years of Marilyn Monroe)改編的美劇即將開拍,這也是ABG授權的首部關於夢露的影視作品

除了夢露, ABG另一個重要名人遺產就是貓王。 ABG在2015年斥資 1.5億美元購入了貓王的大部分產業,當中包括了貓王故居「雅園」(Graceland)。

這還沒完,第二年ABG就在貓王故居旁開了一家四星級的格雷斯蘭酒店(Guest House at Graceland),還花費 4500萬美元在雅園附近新建了一座1.9萬平方米的「貓王孟菲斯博物館」(Elvis Presley's Memphis museum)。

自從ABG接手貓王遺產以來,貓王故居的收入翻了至少一番,每年都有超過60萬貓王粉絲前來「朝聖」。

去年Authentic Brands還聯合香水製造商Bellevue Brands 推出了新的貓王香水系列,這是貓王IP時隔30年後推出的第一款新香水。

憑藉對名人遺產的運營,ABG的收入快速增長,還在這幾年佈局了媒體、體育授權和服裝等產業,去年以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知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

Kobe前隊友歐尼爾成為了ABG的合夥人,並授權ABG運營自己的品牌

ABG自己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去8月美國知名投資管理集團BlackRock以 8.75億美元入股ABG成為大股東,ABG估值超過40億美元。

而技術的發展也在助推「名人遺產」這門生意的發展,已故的好萊塢明星 James Dean就以CGI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復活」,主演了自己第四部作品。隨著類似技術的成熟,未來可能有更多去世名人以這種方式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了。

去世名人和虛擬偶像有著共同的優點,他們不會再出現新的醜聞和緋聞,也更加可控。而且不少名人生前的影響力還會延續很久。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爭議,這樣是否違背逝者的意願?稍有不慎就會得罪粉絲,引起反噬。

不過ABG對去世名人的品牌運營確實是值得借鑒,與其任由投機者和盜版廠商肆意消費去世名人的品牌價值,不如在尊重逝者和其家人意願的前提下,更規範地來進行管理,這對粉絲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本文獲愛範兒授權轉載,原文:那些利用「科比去世」賺錢的人背後,是一門關於「名人遺產」的大生意

責任編輯:林易萱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kobe Adidas 球鞋 Nike ABG
愛範兒
愛範兒
愛範兒
展開箭頭

愛範兒連接全球創新者及消費者,跨界技術、文化、消費及創新,致力消費科技領域的產業評論、產品報導及社群連接,創造高品質的消費樂趣。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