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原來「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數位貨幣的盛行,目的是要指控:銀行,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原來「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數位貨幣的盛行,目的是要指控:銀行,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原來「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數位貨幣的盛行,目的是要指控:銀行,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原來「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數位貨幣的盛行,目的是要指控:銀行,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撰文者:劉振友
精選書摘 2018/08/06

不久之前某電視臺有一次路邊採訪,採訪的主題是「如果你有100萬元,你會怎麼處理這筆錢?」

一名年輕男孩咬著指頭想半天,說:「我想花36,000元,買那顆杜蘭特簽名的斯伯丁(Spalding)籃球。」

一位年輕白領這樣回答:「旅行啊、買LV的包包啊,然後給爸媽雇一位保母,他們養我長大不容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進城打工的青年給出的答案是:「在城裡買套房,然後還可以留點錢娶媳婦……。」

雖然答案五花八門,但是有一種答案卻占所有採訪人數的68%,這個答案就是:「還用說嘛,存銀行。」

在眾人眼裡,銀行是穩定的、絕對不會坑人的金融機構。所以人們願意把錢交給它「打理」,即使銀行的利息少得可憐,速度跟不上通貨膨脹。既然銀行讓人賺不到錢,為什麼人們還相信它呢?

其一,銀行是貨幣發行單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上任何一種法定貨幣,都是由國家銀行所發行的。中國也是如此,從古代的官方鑄幣局到後來的央行。亦即,央行是貨幣的母親,貨幣是央行的兒子。這個比喻大概能夠表達出這層意思。

因銀行與貨幣之間的母子關係,眾人都會覺得「母親對兒子的哺育是不須質疑的」。但是當世界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打破這層「母子關係」。銀行這位老媽往往透過控制「兒子」,以達到維持政權的目的,而金融危機真正的元凶,就是老媽對兒子的獨斷專行。

其二,銀行是貨幣「信用」授權單位

貨幣值錢與否,關鍵看它的「信用」。在個人信用無法保證的情況下,銀行就站起來。它透過政府授權、集結一切資源,以有力的發聲向大家說:「我來提供擔保,我的擔保就是國家的信譽!」當這件事上升到國家高度時,眾人就會放鬆警惕,同時也會被洗腦。

當然這種「信用」在和平年代,或者經濟處於良性迴圈的狀態下是有保證的,但一旦貨幣戰爭打響,金融市場開始動盪,這種信用就不怎麼可靠。物價上漲導致貨幣貶值,銀行存款利率降低,導致大量貨幣沖刷市場,進而引發雙重災害。只不過眾人從未將銀行視為犯罪者,而正是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做法,讓眾人陷入絕望。

有人說:「世人都是善良的,常被政府蒙在鼓裡。」這言論不是危言聳聽。人們往往只是看到銀行的權威、國家信用、鑄幣權等,而忽略它自身存在的種種權力爭鬥、不良信貸等,這些壞的一面比好的一面占得多。要想打破這種局面,我們只能期待一種不被銀行所壟斷的、沒有腐敗的,且公開透明的新貨幣形式的誕生。

數位貨幣雖然不是美女
但它可以改變銀行壟斷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數位貨幣雖然不是美女,但它可以改變銀行壟斷。我們再去看看那些資本大鱷對數位貨幣的看法。德意志銀行的老闆曾經在達沃斯論壇(Davos Forum)上發出如此感慨:「十年內由紙幣和硬幣所組成的現金支付系統,將會退出歷史舞臺!」他的這番感慨也預示著「新支付革命」的到來,以及新貨幣的更迭。

如今,人們更需要一種自由、安全、無時差、私密性強的支付方式。舉例而言,假如你看中一款電商平臺上的秒殺商品,除了精力集中、動手要快之外,還應該選擇一個交易迅速的付帳平臺。當然有時候人們並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買了什麼。事實上,數位貨幣可以幫你解決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完全打破舊日常規。

摩根大通的CEO對區塊鏈技術的看法是:出現在加密和電子證書的區塊鏈技術,將來會十分有用。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副總也讚賞區塊鏈技術,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企業對消費者(B2C)或企業對企業(B2B)、跨地區匯款等業務方面都有技術優勢。而「區塊鏈」不僅可以打破西聯這等跨國匯款集團的壟斷地位,還可以大幅度降低服務費,實現交易兩端的透明化、公開化。

數位貨幣到來,目的並不是為了挑戰壟斷的「權威」,而是作為貨幣,它更符合時代潮流。如果新型貨幣被驅逐,那麼我們又要回到蠻荒時代。就如孫中山先生所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數位貨幣是大勢所趨,根本攔不住……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思考,許多政府和銀行,似乎有意對數位貨幣進行「招安」。他們認為,數位貨幣的技術如果為國家效力,在監督和管控下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或許此時有人會失落的說:「『打破壟斷』這句話又成兒戲。」其實可怕的是貨幣發行背後的陰謀和交易亂象。如果數位貨幣能夠打破壟斷背後的人為因素,即使數位貨幣為國家所管控,那也是時代的進步、貨幣發展史的里程碑。

數位貨幣「消滅」真實貨幣
可能嗎?

有一部科幻電影描述一個未來的「水世界」。海平面上升,迫使人類由陸地來到海洋上生活。人們不再需要樹木、各種植物和果實!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也不再需要國家和銀行。我們無法猜測未來的世界。中國古人曾經幻想月宮之上有嫦娥,嫦娥懷裡有玉兔,吳剛在外面砍著桂花樹,天蓬元帥跑到月宮調戲嫦娥,因而被貶下凡化成一隻肥豬。如今人類早已造訪月球,月球表面除了環形山和無邊無際的荒漠外,就是酷熱和嚴寒交替。人類的進步不僅可以實現夢想,有時候還會擊破錯誤的幻想。

再舉個例子,30年前我們去買東西還要「憑票」,後來可以隨便用手上的錢去購買。只要你有錢,你完全可以買一架飛機。再後來,各種卡取代銅板和鈔票,人們手持1張銀行卡就可以走遍世界。現在,各種互聯網錢包讓人們消費、出行更加方便。有一隻手機,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替代」是社會進步不變的真理,沒有「替代」就沒有新生命,沒有新生命就不會有進步。

數位貨幣就是專門為「替代」而生的,就像金屬貨幣取代自然貨幣、紙幣取代金屬貨幣那樣。現在數位貨幣也漸漸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筆者看來,未來的數位貨幣確實存在消滅真實貨幣的可能性,而且這個可能性非常大。數位貨幣沒有物理化學屬性,完全是一串網路數位記號。這串符號是靠「算力」得到的符號。這串符號如同黃金一般珍貴,永遠不會消亡。打個比方,數位貨幣來去自由。你無法複製也無法消滅它,你只能擁有它或轉移它,抑或是有足夠的算力去挖掘它。

真實貨幣呢?銅板金屬製作、圓形的,而且有一定重量,上面標注價值大小。硬幣其實也不錯,攜帶方便。但是這種形式如果保存不當,非常容易丟失。有一個例子,某城市環衛工,幾乎每個月都可以撿到幾十到一百個數額不等的銅板,甚至還有職業撿幣人,專門用裝備撿滾入下水道的硬幣!

紙幣有時候還不如銅板,最起碼銅板難以損壞。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幾年前我去外地出差,天氣炎熱幾乎到揮汗如雨的地步。當我回到酒店整理衣物時才發現,身上的鈔票有的已經破碎。於是我只能將泡過汗液的鈔票攤開,晾在窗前。即便如此,仍有許多鈔票已完全損毀,只能去銀行換新鈔。此外,我還有數次將衣物連同錢包一起丟進洗衣機的經歷,那些可憐的紙幣變成廢紙。破損不堪的紙幣又無法回到銀行銷毀,而繼續在世間流通,嚴重影響到市面貨幣數量的平衡。

從交易的安全角度出發
數位貨幣也比真實貨幣安全

有一個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打算用自己的羊,換一把更加結實的弓箭。於是第2天,他便牽著羊來到交換集市。或許他來得太早,集市上空無一人,大概等了半個鐘頭還是如此。於是他將羊拴在樹上,去買了點早餐。等他拿著幾個饅頭回到集市,卻發現自己的羊不見了。後來一位老漢告訴他:「羊被另外一個人牽走了,被用來換一把弓箭。」

故事中的羊是古人用來以物換物的「自然貨幣」。既然這麼大的「貨幣」都會被盜,那麼錢包則更容易被扒竊。據統計,中國全國每年發生的盜竊案有數百萬起,竊盜金額達數億元以上。什麼公車扒手、入室搶劫、搶劫殺人等,大都是衝著鈔票去的。當一位迫切用錢的罪犯,看到一打金光閃閃的鈔票時,那顆犯罪的心就再也按捺不住。

數位貨幣僅只是在互聯網中傳播和交易。就算一名小偷竊走你的手機或者電腦,在密碼的保護下,你的數位貨幣錢包依然安全。

此外,實物貨幣增發會引起通膨、減發會引起通縮。數位貨幣由於受制於「演算法」而數量有限。如果是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那麼它完全可以像傳統的貨幣那樣,行使貨幣職能,而且更易於控制和管理。

真實貨幣的必要性:
數位貨幣終究仰賴互聯網

說到這裡,想必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數位貨幣必然要取代真實貨幣。必然代替不會在一天之內完成,就像紙幣代替金屬貨幣、電子信用貨幣代替紙幣一樣,它只是代替某一方面或者局部。就算科技發展到今天,比如乘坐公車、找零、超市購物,仍有大量的金屬貨幣、紙幣在使用;或者網路覆蓋不到的地方,依舊無法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數位貨幣的消費。

依筆者看來,以某種形式的貨幣為主、多種形式貨幣並存,才能豐富貨幣市場、完善貨幣制度。未來,少量的紙幣和硬幣依舊存在,因為我們無法保證全網路的覆蓋,以及網路傳遞的持續暢通,而少量的現金還具「收藏」價值,為何要全部消滅?

【書籍介紹】

新貨幣戰爭:數位貨幣沒有政府背書卻開始流通,你我的消費、財富與稅負,是誰說了算?

作者: 劉振友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1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劉振友

PE Chain創始人、生態資本(Ecological Capita)創始人、全球加密數字產研究院院長、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系統優化實驗室中國企業系統優化研發中心研究員、亞太經濟領袖聯合會常務副主席、美國瀋陽總商會執行會長。早期的區塊鏈商業實踐者、推動者,出版多部書籍《顛覆》、《3分鐘讓別人記住你》、《互聯網+》、《數位銀行》、《區塊鏈金融》、《當世界不使用鈔票》(大是文化出版)等。

對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積分資產化、資產數位化有深入的研究與實踐,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獲得中國改革開放百名風雲人物及2015年亞太經濟領袖人物、新經濟時代十大經濟人物、2015年亞太創新金融領袖、金鼎獎·2015年度中國金融改革示範人物、中國新經濟模式創新與發展十大傑出人物、中國新行業新領域十大優秀人物、2016年中國互聯網+新消費時代年度最具創新力人物、2016中國經濟互聯網+跨界卓越成就獎、創新與發展十大傑出人物、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領域創新發展突出貢獻獎、華尊獎、2017創新中國分享經濟十大領軍人物。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將開始,你認為最具潛力的經濟特色是?
1. 大量隨香客促進地方消費
2. 帶動周邊商品銷售
3. 創造龐大志工經濟
4. 跨縣市路線的旅遊經濟
5. 科技加持的數位商機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銀行 貨幣 金融危機 指控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相關文章
廣告
廣告
AD
熱門快訊
廣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