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地產風雲
房貸利息2%、高收益債配息6%...所以借房貸投資可穩賺4%!這樣做,哪裡有問題?

最近負利率話題延燒,許多定存族已經深深感受錢越來越薄的衝擊,不得不採取一些理財行動。台灣人不像日本人,搶著買保險箱,卻是搶著買類定存保單,希望借用專家幫忙投資理財,多賺一些利息。
目前台灣定存利率水準只有1.2%,若未來央行降息,還可能更低。但市場上銷售的類定存保單,預定利率大約在2.25%到3%左右,足足比台幣定存利率高出一倍以上。更何況,目前台灣銀行資金氾濫,大額存款還可能被銀行拒收,資金不得不尋找新出路。
但除了想要提高利息收入之外,許多退休族更擔心未來的生活困境。部分退休族雖有房子,但手上資金不夠,再加上目前低利率,利息難以支撐日常生活,因此,有些人開始想要活用房地產資金,借房貸出來理財。
最近有個朋友大華跟我說,他想要把房子拿去貸款,借一些錢出來理財,甚至還想要從中賺利差。
借房貸買理財產品,真能賺利差?
大華的算盤是這樣的。他說,目前房貸利率大約2%,但有些高收益債券基金或是類全委保單(由專家投資操作),每年配息率高達6%以上,資金成本2%、投資報酬率卻有6%,他可以穩賺4%利差。
大華的房子市價約2500萬元,他打算貸款1000萬元出來,就可以活用這筆資金,為自己創造更好的退休生活。他覺得這似乎是一筆穩賺不賠的好生意,但不知道其中風險如何,因此,問問我的意見。
像大華這樣,有房子但手上現金不足的退休族,其實還不少。雖然目前房貸利率低,似乎有一些套利空間,但其實這樣做的風險還不小。
我歸納一下,退休族借房貸來買理財商品,其實隱藏了四大風險,不得不注意。
1、房貸利率變動,實際成本比貸款利率高
房貸利率是變動的,目前利率低於2%,但不保證永遠2%,可能隨時空環境高低變動。同時,借房貸還要還本金,長期本利和支付下來,用複利計算,資金成本遠高於利率水準。除非你只是借短期,利用一、二年房貸寬限期,只繳息、不還本,享受短期低利率資金成本。
2、投資不保證穩賺不賠,需要承擔虧損風險
不管是高收益債券基金,還是類全委保單,只要有高收益,就代表要承擔高風險。有產品設計為月配息機制,讓投資人覺得每個月都有領到錢,很安心。但事實上,雖然定期支付利息,但卻不保證保本,所以,本金隨著市場上下變動,有可能本金會縮水。
例如好幾檔在台灣熱賣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跟前幾年高點相比,淨值仍呈現虧損狀態,而近一、兩年推動的類全委保單,操作績效能否長期打敗市場不產生虧損,也不能保證。萬一,投資績效不如預期,出現負報酬,投資人還要同時承擔房貸借款利息,可能出現雙重損失。
3、匯率波動風險
很多金融產品想要設計出6%或更高的配息率,必須到國際金融市場去尋找投資標的,因此大多是外幣計價,投資人還要承擔匯率風險。
過去幾年台灣投資人喜歡購買6年期高利息澳幣定存產品,剛購買的前幾年,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澳幣升值,投資人賺到利息外,還賺到匯率升值。但當產品快到期時,卻發生澳幣大幅貶值現象,長期投資下來,雖然賺到利息,但加上匯率風險後,甚至還有損失。
4、資金流動性限制
市場上一些金融保險產品,通常都有時間約定,無法短線進出。例如,儲蓄險、類定存保單,期限至少6年以上,一些投資型保單、類全委保單,有些約定期間更長。當退休族忽然有資金需求時,並無法提領本金,或是提領時要支付違約金,資金流動性不佳,也是退休族必須考量的風險。
對退休族來說,資金穩健管理更為重要,由於少了固定收入,更無法承擔高風險。因此,借房貸來買理財產品,是只有理財高手才能量力而為的事,一般沒有太多理財經驗的退休族,最好是三思而後行,少做少錯。
本文獲「好房網News」授權轉載,原文:你應該借房貸買理財產品嗎?
「好房網News」為全台首創房產新聞網,每日報導房市最新消息之外,並邀請名家剖析房市行情,擁有最詳盡的中古屋、新成屋與預售屋調研資料庫,專訪名人、藝人的成家經驗,從2012年8月上線,每日到訪人數已十萬餘人次,居台灣百大網站之列。
商周大調查

「貨到了港口,美國客戶卻說千萬別出!」川普關稅重拳:台灣出口關機中
好房網News為全台首創房產新聞網,每日報導房市最新消息之外,並邀請名家剖析房市行情,擁有最詳盡的中古屋、新成屋與預售屋調研資料庫,專訪名人、藝人的成家經驗,從2012年8月上線,每日到訪人數已十萬餘人次,居台灣百大網站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