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你可以失敗!但不可以不相信」雲門林懷民時代將結束,回顧輝煌的那些年

雲門舞集週六(7/27)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前公演。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日前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9位資深舞者也將跟隨離去。林懷民說,「他的時代已結束」,明年起雲門主推雲二藝術總監鄭宗龍的舞,「這是宗龍年代的開始」。與林懷民一同離團的9位舞者包括,周章佞、楊儀君、蔡銘元、黃珮華、蘇依屏、王立翔、林心放、柯宛均、黃㜫雅,這次演出將以「林懷民舞作精選」畫下句點。
上週六(7/20)林懷民率領雲門到南投公演,這是睽違16年,雲門舞集戶外公演,再次來到南投,吸引萬人席地共賞。南投場結束後,令人期待最後一場7/27的演出。一代大師林懷民雖然將退休,但他所執導的作品,將會是舞迷心中最難忘時代記憶,這次戶外公演是歷史性的聚會,更是台灣最驕傲的文化風景。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在1973年創辦《雲門舞集》,1999年創立《雲門2》。他經常從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汲取靈感,編創出充滿當代意識作品,是國際推崇編舞家。大家都認為他成就非凡。即使一路走來並非順遂,他也從不認為自己是編舞家,只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並感謝觀眾支持。
過去他曾說出哪些激勵人心的話,感動無數觀眾。一同來回顧:
林懷民3大時刻與6大金句
1.書香門第長大的林懷民,從小親近字紙,寫文章,練書法,也愛看電影,自幼培養出對藝術的興趣,因為電影《紅菱豔》引發對舞蹈的嚮往,喜歡跳舞與寫作。但跟其他台灣孩子一樣,父母對他的期望是考上台大。這是他父親早就給林懷民訂好的志願,希望他選擇比較有保障職業。
後來,林懷民考上政大法律系,當同學鑽研六法全書,他則喜愛文學、小說。總是無法逃避內心真實的想法,後來選擇轉入新聞系。最後又到愛荷華大學念藝術碩士班,留美期間正式習舞,從此開啟他對舞蹈創作之路。
「誰成功、誰失敗,這個線畫在哪裡?這是怎麼界定?從小我的父母親就只許我念一個學校,就是台大。但我沒有考上台大,所以我是失敗者?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魯蛇?我不覺得要跟社會一般觀念走,我有自己的標準。做不到那個標準,我才是輸家。」
2. 2008年農曆大年初五,淡水八里雲門排練場傳出大火。這場火,將雲門過去的一切,包括獨一無二布景、道具和資料付之一炬。那場大火帶給他很多感觸,但他沒有被擊倒。並認為「這場災禍是老天給予的磨練。」過去他接受《商周》專訪,表示:
「世界上很多舞團主要創辦人走了,整個團都散掉了。我頭髮已經白了,我的舞是活的,散掉就散掉,我也不在乎。可是我覺得社會對雲門很器重,就要當作一件事。」
「別人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覺得,永遠只能夾著尾巴工作!什麼叫藝術我不知道,但生命中有一個念念不忘的想望,一個持續追求的東西,就能繼續!」
接受專訪後,林懷民寫下這句:「你可以失敗,但不可以不相信!」
3.2017年底,剛滿70歲那年,林懷民宣布將於2019年底從《雲門舞集》藝術總監職位退休。將舞團交給中生代編舞家,目前為《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的鄭宗龍。當時他感性說到: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編舞若編到90歲,太辛苦,在我手上多幾個舞,或是少幾個舞,已不再重要,就讓年輕人接手吧!」
回顧雲門舞集輝煌歷史
「雲門」的典故來自《呂氏春秋》,「雲門」是傳說中黃帝時代舞蹈名稱,雖然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卻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雲門舞集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不僅有傳統美學衍化,文學、歷史再詮釋,反映社會現象。以獨特創意、精湛舞技獲得觀眾與舞評家讚賞,是國際重要藝術節常客。被各大外媒譽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世界一流現代舞團」封號。
雲門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行大型戶外演出,已內化為台灣文化一部份,演出超過1900場。雲門舞集累積《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90部舞作,不斷用創新演繹台灣在地故事。《關於島嶼》更先後被德國雜誌《Tanz》、英國網站The Stage,評選為「年度最佳舞作」。英國最權威舞蹈獎項「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s)更在今年2月宣布,雲門舞集榮獲「年度傑出舞團」。
今年底,72歲林懷民將從雲門退休。7/27,他最後一次率領雲門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這次「林懷民舞作精選」戶外公演,除了近年膾炙人口的《水月》、《稻禾》、《白水》,也推出久未重演的《家族合唱》、《行草》、《松煙》、《竹夢》、《風.影》和《如果沒有你》等經典片段,一同回顧3大經典作品的成績:
《水月》
曾拿下2000年里昂國際舞蹈節「最佳編導獎」、2003年《紐約時報》評比為「年度最佳舞作」。令國際舞評家驚訝叫絕的是:這齣以東方身體文化入舞作品,採用西方音樂的經典—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兩種不同文化元素卻十分協調、相得益彰。
《稻禾》
2013年林懷民為雲門40週年的紀念作。靈感來自東台灣的池上,林懷民從稻米的生命汲取創意,向孕育舞團的台灣土地與人民致敬。將台東池上稻浪美景,隨雲門舞集走遍世界。震撼無數的海外觀眾,過去在倫敦、香港、新加坡演出,好評如潮。當年《紐約時報》大幅報導,讚譽「雲門舞集已成為台灣迎向世界象徵」。
《行草》
2001年的「行草」是林懷民「行草三部曲」的首篇。過去在編創期間,林懷民安排舞者長期習字、練習書法。用身體去體會歷代書法家運筆時的律動、重力的頓挫與轉折,轉化成為舞蹈的演譯。在這支作品中,舞者周章佞舞〈永字〉,用身體書寫「永」字,是《行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段落。曾被《紐約時報》譽為「輝煌之美的絕佳見證」。《行草》並獲得2006年德國雜誌《Tanz》評選「歐洲年度最佳舞作」。
出生:1947年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經歷:國立藝術學院(現改制為大學)舞蹈研究所所長、紐約大學博爾布萊特學者、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獲獎:
紐約市政府文化局亞洲藝術家終生成就獎(1996年)
國家文藝獎(2002年)
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2005年)
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2013年)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林舫如
商周大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