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連連被激怒,近來對外資報告事件的應對,顯然已出現進退失據的窘況。面對外資亂「喊」,該怎麼做?美國證管會的處理方式,或可做為金管會參考。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前)為F-再生財報背書,股價不升反跌,券商反譏他才常放話影響股市。(攝影者.許世穎)
散戶們注意,以後沒有外資報告可看了!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宣布,為了不讓股市散戶隨外資報告起舞,近日將推出外資報告管理辦法,嚴禁外資券商把報告提供給客戶以外的對象。此舉被視為是F-再生被狙擊、巴克萊報告看空台灣電子業等事件之後,金管會所祭出最強力的反擊。但此舉到底是保護散戶,還是加重散戶、法人的資訊不對稱?
打從四月底美國作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發布報告,將F-再生目標價定為零之後,金管會對外資報告的管理,越來越嚴格。當時,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記者會上強硬宣示,將對發布報告的格勞克斯提出民、刑事告訴。而近來外資券商巴克萊證券連兩篇報告引起市場譁然,觸發金管會祭出新管理辦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