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預算審查委員的良心告白

政府拚政績 竟捧錢養「草莓企業」

一個貿易自由化補救措施的預算審查委員,揭開政府用錢內幕,原來,經費一定要花光,找不到受害企業,就用其他名目充數!

推廣MIT標章,是因應方案目前最顯著的政績,但這筆行銷開支卻是動用「科技研發」經費而來。

推廣MIT標章,是因應方案目前最顯著的政績,但這筆行銷開支卻是動用「科技研發」經費而來。(攝影者.楊文財)

政府端出近千億元的預算,希望降低弱勢產業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和服務貿易協議的憂慮與反彈,但這其實只是一場數字遊戲。本刊特別採訪一位參與經費審查的委員,道出其中不為外界所知的原委。以下為他的沉重告白。

每次政府都宣布一個很大的金額,到底這個金額怎麼來?或者這筆錢到底存不存在?很少人去追蹤過,ECFA的九百五十二億元就是一例(編按:正式名稱為「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服貿協議簽署後,經濟部建議加碼到九百八十億元)。

這是總統交辦的大案子⋯⋯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