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 到底能不能兼顧效率?

為追求成長,企業必須計算資源投入與產出,及追求最佳效率,然而非營利組織在衡量兩者時,其困難度更勝於企業,追求公益要如何兼顧效率?

台灣大學EMBA執行長黃崇興(圖左)vs.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圖右)

台灣大學EMBA執行長黃崇興(圖左)vs.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圖右)(攝影者.程思迪)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盛讚管理的典範並非企業,而是女童軍、紅十字會。杜拉克認為,這類非營利組織靠的不是經營管理手法,而是讓領導與使命驅動生產力,足以做為企業榜樣。

過去,非營利組織導入管理工具,總被認為將因追逐利益,喪失對社會價值的追求。但今日,大家已開始接受新觀念,正因非營利組織要簡瑽Q潤束縛,反而更該形成管理制度。

只是,此時非營利組織面對的兩難是,沒有導入管理工具,組織無從得知資源運用是否效率,降低資金捐助者的投入意願,然而,完全引用企業的管理工具,卻可能無法收管理效用,反倒澆熄社工熱情,這讓非營利組織陷入管理的兩難。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