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中央開閘、地方衝動

明年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貢獻將超過五○%。所以最近國務院宣布人民幣四兆元(約合新台幣十九兆五千億元)刺激經濟方案,馬上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在全球經濟一片愁雲慘霧的形勢下,這個大手筆的舉措猶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

不過,這個方案宣布不久之後,外資機構與國際媒體都在追問,這個大手筆的擴大內需方案的經費從哪裡來。為了取信國際社會,國務院發改委乃對外說明,中央政府將負責籌措其中四分之一強的經費,包括增加發行建設公債,預定在二○一○年底以前總共投入人民幣一兆一千八百億元,其餘將由地方政府負責籌措。

一開始,許多國際機構對由地方政府負擔將近四分之三經費的可行性,半信半疑。因為在二○○七年,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總收入也不過人民幣二兆二千億元,再加上土地出讓金一兆元,總計不過三兆二千億元。預計今明兩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一定放緩,而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也將由於房地產不景氣而大幅減少。所以很難想像地方政府如何拿得出每年一兆五千億元的配合經費。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